树白棚之间,休息时坐下来扳着指着算算,还是种菇划算。让我们看看菇农算出的三笔账。 第一笔账:比较效益高。亩平林地栽培蘑菇收入是套种其他作物的7.2倍,是桑园的2.4倍,是粮田的5倍。 点击:张...
发布时间:2005-05-21 09:16
用菌节以来,食用菌产业进一步发展,各种菇类价格普遍上扬,呈现产销两旺,菇农增产增收,企业增效增值,为有史以来食用菌发展最好的一年。
发布时间:2005-05-21 09:13
的生长,既可以降低食用菌生产的成本,又可解决环境污染。酒糟含有少量对菌丝生长有害的乙醇、活性酵母菌,酸度大,P值为3-5。要选用新鲜的酒糟,并配以其他原料,配方为:1.酒糟90%、石灰8%、石膏1%、碳...
发布时间:2005-05-20 08:55
,此时菇蕾盛发,菇潮集中,正是香菇长菇的高峰期。但春季气候多变,时晴时雨,温度时高时低,如果管理不当,产量和品质将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出现霉筒烂菇。因此春季香菇必须精心管理,做到“四要四防”,...
发布时间:2005-05-20 08:54
是摆在该县“三农”工作面前的重大课题。自2000年以来,该县立足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强力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决定把大力发展周期短、见效快、利润大、前景好的食用菌作为调整农业结构的“一号工程”...
发布时间:2005-05-20 08:53
发布时间:2005-05-19 09:00
发布时间:2005-05-19 09:00
术和经验,并实现了在人工控制室内温度、湿度、生长环境等条件下60天左右便可生长5~8厘米的北虫草。该研究成果已在省微生物所食用菌基地——丰顺县穗光菇厂产业化试生产。 采用科技手段对北虫草可进行...
发布时间:2005-05-19 08:59
,即予以强制性一次性高产出菇,这是对“仿工厂化栽培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和强化,实践表明,效果很好,可以推广使用。该技术主要有五个环节: 1、对菌种进行脱毒处理。“好种出好苗”是人人尽知的道理,...
发布时间:2005-05-19 08:58
户的,每推广1万棒可获得3000元补助,漳平市为此共安排推广专项经费20万元。 2003年以来,该市就开始推广用当地野生资源极为丰富的芒萁、五节芒野草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技术。以新桥、溪南、象...
发布时间:2005-05-19 08:57
发布时间:2005-05-19 08:57
户的,每推广1万棒可获得3000元补助,漳平市为此共安排推广专项经费20万元。 2003年以来,该市就开始推广用当地野生资源极为丰富的芒萁、五节芒野草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技术。以新桥、溪南、象...
发布时间:2005-05-19 08:57
发布时间:2005-05-19 08:57
研究证实,有些富硒食物的补充效果并不是很好。口蘑中含有硒、钙、镁、锌等十几种矿物元素,其含量仅次于灵芝,在人中的吸收效果也非常好。 口蘑也叫白蘑菇,菌盖洁白、肉厚、柄短。野生口蘑的营养价值尤...
发布时间:2005-05-18 08:57
到了大规模发展,但有一部分黑木耳受病菌感染出现烂椴现象,农户心急如焚。龙泉市香菇协会邀请到了江苏农科院食用菌研究中心专家,深入各黑木耳种植基地考察,以尽快寻找出病因,制定出一套比较完善的防治方...
发布时间:2005-05-16 09:19
发布时间:2005-05-11 09:09
菇等食用菌大批量上市以来,求助老马的电话少了,老马却感到由衷地高兴。 3年前的阳春三月,老马随其他23名科技干部一起,被县委县政府作为科技特派员,派驻农村服务“三农”。那时,全县食用菌栽培面积...
发布时间:2005-05-08 08:38
,影响菇品的商品质量及其价值,使生产效益大打折扣。畸形菇的主要表现及防治措施为: 1、菌盖小而薄:表现为菌盖既薄又小,即使菇龄较长也无法长大,鲜食时没有香菇的特殊香味;其发生原因一是没有完成转...
发布时间:2005-04-28 11:06
发布时间:2005-04-27 09:08
内收获香菇。陈家庄村是娄烦县偏僻山区的一个小村落,多年来这里的村民靠天吃饭日子过得紧巴巴。去年冬季,苏月清等几户村民在太原市物价局的扶持下,试着培养大棚食用菌,如今,首次在这高寒山区培养成功的...
发布时间:2005-04-27 09:08
发布时间:2005-04-26 09:13
发布时间:2005-04-26 09:12
条的各个环节,做好规划,建好基地,解决生产原料不足的问题,把小蘑菇做成大产业。 三台县立新镇是蘑菇加工销售企业——绵阳闽隆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原料基地之一。近年来,该企业联合绵阳市游仙区食用菌...
发布时间:2005-04-25 09:02
小董乡磨庄村科学栽培食用菌闯出了市场,仅今年1至3月,全村就销售食用菌400余吨,收入300多万元。 &bsp;&bsp;&bsp; 磨庄村有900余农户、3900余口人,村民一直靠种地为生。改革开放后,村里...
发布时间:2005-04-23 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