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农村实现小康的朝阳产业
发布时间:2003-06-2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日前,湖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湖南省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彭运祥,他就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表明表明观点:
食用菌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居民饮食,扩大出口创汇,实现农村小康的朝阳产业,是公认的集“绿色、营养、保健”于一体的有机食品。如何做大做强做优我省食用菌产业﹖近日,湖南省食用菌协会副会长、省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彭运祥就此谈了看法。
我国食用菌生产发展迅速,2001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达780万吨,总产值314亿元,出口创汇6.5亿美元,在农业产业中次于粮、棉、油、果、菜居第六位。我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和市场优势,发展历史悠久,一度在全国排名前5位,但这几年,发展落后于河南、福建、浙江、山东等省,位于第11位,原因很多,主要是未形成产业化发展格局,缺资金,缺龙头企业,缺规模基地,精深加工少,后劲不足,引导消费不够等是最明显的表现。
发展食用菌,做大做强做优我省食用菌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的工作很多,当务之急是“五抓”,即抓基地建设,抓龙头企业、抓质量管理、抓特色品种、抓消费引导。第一,抓基地建设。湖南食用菌生产早,基地多,全省有31个基地县,栽培品种也多,常规品种有20多个,珍稀品种有10多个,但大多数生产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低,真正突破行政区域限制,形成一地一品产业带?产业区?不多,湖南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的原则,培育规模化、集约化的企业?或菇场?,扩大规模,根据当地气候资源条件,确定一、二个主要品种重点发展。第二,抓龙头企业。湖南省食用菌龙头企业规模太小,实力太弱,无法把千家万户的种菇户与市场有效地连结起来,一直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如果能扶持几个食用菌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内联基地(专业合作社?和专业菇农,外联市场,形成贸工农、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集团,湖南食用菌产业发展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第三,抓质量管理。入世后,受国际贸易上技术壁垒,特别是绿色壁垒的影响,食用菌出口产品质量面临严重的挑战,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是菌种质量管理,要贯彻实施《食用菌菌种管理条例?,尽快制定我省实施细则,从源头抓起;二是产品质量管理,落实?实施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意见》,规范食用菌的标准化生产、加工、销售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第四,抓特色品种。常规品种规模化生产,河南、福建、浙江等省已形成气候,但珍稀品种刚发展,市场好,潜力大,湖南有气候、人力、出口地利等优势,适合发展。我省要立足本地特色,扬长避短,开发珍稀食用菌品种,特别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的18个珍稀品种值得开发。第五,抓消费引导。食用菌是地地道道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它是通过无菌操作生产出来的,可以从源头杜绝农药、化肥、激素等有害物质的污染,食用菌被西方国家视为“三低一高”?低糖、低盐、低脂和高蛋白?首选食品,能降低胆固醇,降血脂,抗衰老,少得富贵病,而且食用菌多糖具有激活人体免疫细胞功能,促进干扰素产生,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有抗病防病,抑制肿瘤作用,在国际被誉为“安全食品”、“有机食品”,因此,既要扩大食用菌出口创汇,又要加大宣传,扩大消费群体,拓宽消费渠道,拉动国内消费市场。
产业的运作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只有依靠政府各部门在资金、项目、政策方面予以倾斜,食用菌产业发展才能走上快车道。省政府有关领导和部门对发展食用菌很重视,准备将食用菌开发列为我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各基地县食用菌生产来势很好,只要大家与时俱进,积极努力,一定能够实现湖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的奋斗目标,即到2005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50万吨,产值50亿元,2010年,总产量超过100万吨,总产值100亿元。
来源:湖南经济日报 记者:陈京华 编辑:中龙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