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果业市场亟待整合(图)
发布时间:2003-06-3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世界产量第一的中国果业市场虽然遭遇困境,但可开拓的市场空间还有很大
中国是全球果业第一大国。但是,这个地位已经受到很大的冲击和挑战。
作为原产地,中国目前的猕猴桃栽培面积位居世界第一,可产量却位居世界第四,年产值不到2亿美元,出口量极少。而从中国引进品种的新西兰,现在猕猴桃仅出口额就达到了4亿美元。
而且,由于中国猕猴桃产业名优品种种植少、贮藏保鲜与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现在,“中国国内市场上的高档品种,充斥着新西兰进口货。”国际园艺学会猕猴桃工作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所长黄宏文说。
世界第一遭遇困境
大量外国进口的高价水果不断涌入中国市场。
据中国农业部提供的最新资料显示,中国果园面积达847万公顷,占世界果园总面积的21%多,水果产量达75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水果总产量的14%。其中,苹果和梨的产量遥居世界之首,柑橘产量仅次于巴西和美国,列世界第三位。水果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是,由于中国果业长年处于一种零散的自由贸易体系,而且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低,经营管理不善,使得中国果业在国际市场上,日渐失去核心竞争力。近三四年来,中国各地水果市场持续疲软,销售艰难。与此同时,大量国外进口高价水果却不断涌入中国市场,对中国果业构成极大的威胁。
此外,中国果品贮藏加工业远没有跟上果树种植业的发展。目前中国果品总贮量约为1200万吨,只占水果总产量的28%,果汁加工业的支持仅占其中的18%左右。而且,由于保鲜技术与整体产销脱节,使得中国每年产出的水果,产生了近38%的直接浪费和经济损失。
积极应对国际市场竞争
猕猴桃原产地在中国。目前中国猕猴桃栽培面积世界第一,但产量位居世界第四。这是科技人员向果农讲授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3月18日,中国果业领域的专家与世界果业驻华专家汇聚四川省成都市,为中国果业如何应对全球果业市场竞争而出谋划策。会上,专家们认为,中国果业要在激烈的国际果业市场上不断发展强大,首先必须改变目前散乱的局面,走产业化之路。
中国目前水果的市场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四至七成,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且具有种植优质水果的自然条件。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中国果业领域缺少实力雄厚的企业,基本上是处于零散和缺乏整体产业化协作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面对世界果业产业化风潮,中国果业自然就显得竞争力不足,难以规避风险。
截止目前,在中国水果产品市场上,还没有一个能够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中国水果产品品牌,整体的果业商品处于量化出口或是价格竞争阶段。这是名牌“洋水果”在市场淡季的时候还能进入中国的根本原因。因此,专家们认为,中国果业品牌化建设势在必行,及早改变中国果业无名牌的现状。
专家们认为,在品牌建设上,中国一开始就应该用国际化标准来规范产品,如保鲜标准、贮藏标准、包装标准等,这样中国果业品牌才能在高起点上发展。此外,专家们还认为,中国还应建立开放、公平、公正的果业国际交易平台,从而让中国果业品牌及时吸纳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经营理念。
实际上,四川聚合国际果蔬商贸交易中心的建成,已经说明政府在这方面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该中心总投资3.65亿元人民币,内设有3500平方米的国际果蔬交易厅,并建有大面积的保鲜冷藏库、常温库、国际商务电子网络交易平台等全方位的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目标是成为辐射全球的优质品牌绿色果蔬交易基地。
中国政府多次在全国工作会议上表示,对于果业贸易,政府将提供最为及时、有效地政策支持,并为促进果产品全球进出口创造自由、公正的交易环境,制订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
蕴藏的市场大蛋糕
中国水果的采后商品化处理量只占水果总产量的10%左右,大多数产品都存在“一流水果三流包装”的现状,采后的冷藏保鲜、贮藏运输等方面难以及时到位。据了解,到2010年,中国农产品产后处理率要达到45%至55%。包括水果保鲜在内的行业将具有很大市场发展潜力。
中国果业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国内果园多为个体经营,种植销售零散分布,规模化管理和集约经营层次较低。在发达国家,水果产品的加工、销售率在80%左右。这就意味着中国每年有近4500万吨水果、600至750亿人民币产值的大蛋糕,等待新的果品交易贸易平台去开发。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