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上涨并非缘于粮食总量短缺
发布时间:2003-11-1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我国农业问题的权威专家们说,最近一阶段出现的粮食涨价绝非因为粮食总量发生短缺性危机。
长期活跃在田头地尾的专家、安徽省政府参事何开荫对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深信不疑。他认为,眼下的粮价上涨,是粮食挣脱几十年计划经济“政府定价”的桎梏、顺应市场规律的一种价值回归,是粮食多年供大于求、农民埋怨“种田亏本”后的自然“复位”。在我国城乡,百姓心态非常稳定,市场上并未出现任何抢购、囤积行为。
我国粮食及大宗农产品价格近段时间出现6年来的首次明显上扬。专家预测,今年粮食总产将跌到4500亿公斤以下,为10年来最低点,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将跌到350公斤以下,为20年来最低点。这里面包含了产粮区受灾、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减少的因素,但海内外舆论还是猜测我国是否出现了粮食总量短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说,我国不可能出现粮食危机。自1995年开始的连续4年大丰收“垫了底”,目前社会累积库存高达5000亿公斤,相当于一年的粮食总产量。尽管粮食播种面积连年下降,但由于生产条件持续改善,我国粮食综合能力并没有受到损害,加上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不可能大幅度增长,保障粮食安全并无大虞。
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近日也指出,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状况一直得以保持。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通过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1998年突破5亿吨大关。长年相对饱和的市场,促使粮食价格、总产量、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农民的积极性也出现滑坡。
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我国启动了旨在减轻农民负担的税费改革,并出台了“保护价”(略高于市场粮价)来收购农民的余粮。何开荫说,此轮粮价上涨对于农民乃至中国粮食市场来说,首先是个利好消息。
在基层农村,农民的种粮热情正在不断“升温”,国有粮站开始收到源源不断的订单。(记者 陈先发蔡敏)
(来源:市场报)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