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泌阳县食用菌种植一直引领新潮流。从1992年至今的12年间,该县不仅把世界花菇成花率由30%陆续增加至70%、80%、100%,还使该县产出的花菇成菇率由30%上升到80%、90%以上。该县生产的以花菇为主的食用菌一举成为无公害、无污染并进入世界各个食用菌销售市场的免检产品,仅此一项,就为泌阳县年净赚6亿元,平均每人增收600元。
如今,泌阳县30万菇农自喻是“新型三心式农民”,即《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暖人心;各级党委?支部?和广大党员干部关心、支持、帮助菇农科学种植食用菌的模范行动贴人心;持续求大于供的国际国内食用菌销售形势让人放心。
该县泰山庙乡大乔庄、小乔庄是20世纪90年代初率先推广规模化种植食用菌的专业村。这两个村的240余户村民经过10多年的实践和科学探索,已把食用菌——这项以前只有科学家才涉足的生物技术掌握得滚瓜烂熟。据不完全统计,这两个村家家户户均规模种植了食用菌,种植最多的有1.2万袋,种植最少的也在5000袋以上,平均种植袋装食用菌在8000袋以上,两村种植总数相加达300万袋,按每袋净赚4元的保守价计算,将获纯利1200万元。
该县杨家集乡郭庄菇农赵全磊,在去年种植8万袋食用菌大赚一把钱后,今年又在16亩种植面积上开源节流,拓宽种植面,硬是种植出7万袋春栽菇、11万袋秋栽菇,仅以一袋净赚2元钱的保守价计算,也能一年净赚36万元。况且他还在驻马店市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大华市场内租间门面,以每天批发500公斤鲜菇,年批发210天的时间计算,全年可批发10.5万公斤鲜菇,以每公斤4元最低批发价算,全年可赚42万元,除去他卖干菇、鲜菇重复折价,一年赚50多万元。
泌阳县众多的种植食用菌规模村、规模户丝毫不满足已拥有的富足和实惠,他们仍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向更能赚大钱的食用菌类进军。据该县食用菌开发办公室严格把关后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县今年共种植白灵菇50万袋、黑木耳500万袋、杏鲍菇30万袋,巴西菇300亩、双孢菇500亩,年产鲜菇8万吨,几项相加今年全县食用菌年产值可望突破6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