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5-04-1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阳春三月,走进栖霞市的田间地头,看到的是一座座整齐划一的水果大棚,一垄垄青葱水灵的新品种蔬菜;听到的是科技致富的新信息和农民相互帮扶的新鲜事。所见所闻,让人感受到山城农民不甘人后的进取精神和强烈的发展意识。
大棚樱桃花正艳
走进栖霞市庙后镇前罗坡村的樱桃大棚,满眼都是竞相开放的樱桃花,花间忙碌的蜜蜂不时地飞来飞去。村党支部书记林桂良介绍说,对大樱桃实施扣棚保护栽培,可以比普通樱桃提前1-2个月上市,价格也高出十几倍。一个1亩地的樱桃大棚,侍弄好了,一年最少也能收入三四万元。
樱桃好吃树难栽。据介绍,为促进这一种植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庙后镇在积极帮助果农协调小额贷款、解决启动资金的同时,还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果农传授大棚樱桃的种植技术,并利用召开现场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在全镇掀起了发展大棚樱桃的热潮。目前,全镇樱桃大棚总量已达500多个,年产量达40多万公斤,年可增加农民收入1000多万元。
培训课堂到田间
“信天信地不如信技术,酒香烟香不如技术香”。这是栖霞市杨础镇榆格庄村农民参加“地头课堂”培训后发出的感慨。
3月22日上午,榆格庄和周围三邻五村的400多名果农正集中在村边果园里,听市果业发展局副局长、高级农艺师翟臣民现场讲解苹果密植园间伐和修剪技术,大家听得聚精会神,生怕漏掉任何技术细节。
农业增收,技术先行。栖霞市把发展农业的着力点放在了技术推广上,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为农民举办科技咨询讲座。这种形式的培训针对性强,通俗易懂,深受农民欢迎。翟臣民说,从正月上班到现在,他们已举办60多堂“地头课”,培训果农2万多人。
科技引路菇农乐
栖霞市杨础镇下渔稼沟村村民李华友,去年利用苹果废弃枝条种植的两个香菇大棚给他带来了15000多元的收入。他说:“俺能走上致富路,全是因为有了‘科技靠山’的引导和支持。”他说的“科技靠山”,就是市食用菌办公室的技术人员。其实,被“科技靠山”带上致富路的不只李华友一人,目前,全市有成千上万的农民依靠养蘑菇富了起来。
利用废弃枝条生产香菇,是栖霞市产业结构调整后的一个新兴产业。为推动这一产业快速发展,栖霞市从西北林业大学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食用菌生产办公室,专门负责食用菌的技术推广和培训。他们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举办技术讲座,手把手地教菇农管理技术。菇农有什么问题,一个电话,他们就会及时赶到。优质的科技服务促进了全市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去年,全市发展食用菌专业村110多个,发展食用菌2000多万棒,为农民增加收入1亿元以上。 (记者冯宝新 胡国锋 王文涛)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