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5-11-2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巷道内的蘑菇墙
昔日闻名全国的煤炭之乡大安山,如今结束了拥有上百年的采煤历史,成为房山区新崛起的食用菌产业基地。当地300多名围着小煤窑转的农民,告别了大半辈子的矿工生涯,成为蘑菇种植能手。
寺尚村口的半山腰上,挂着一条横幅,上写六个大字:巷道蘑菇三号。前不久,大安山乡刚刚在这里召开了各村支部书记和农民参加的“巷道蘑菇种植推广现场会”。
巷道有两米来宽,高1.7米,上万只菌棒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两侧,上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平菇,有的已经像手掌那么大,有的才刚刚鼓出“小伞”,鲜嫩水灵,一掐都能出水。
巷道向大山里延伸,有150米长,每隔五六米远就有一盏灯照明。尽头的井口已经被封死,两侧和顶部包着一层厚厚的塑料布,只能从角落里黑色的煤粉中,依稀找到些过去采煤的痕迹。
管理员张文柱介绍,进菌棒前,乡政府运来了水泥、钢筋,重新对巷道进行了加固。
今年4月,运了上百年煤的巷道第一次走进了一万只菌棒。
在张文柱的精心照料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全村第一批巷道蘑菇“下线”了,村民们每人都分到了二斤蘑菇。大家伙儿都高兴地说:“以前只知道这里能挖出煤,没想到还能种蘑菇。”
现在,全乡的巷道蘑菇已经发展到十条,生产蘑菇75吨。
往日的煤炭之乡正在向食用菌产业基地迈进。
宝地洼村的赵成荣当了20来年的矿工。还是这座山,还是这条巷道,往日里头顶矿灯、满脸煤粉的赵成荣,今天成了全乡有名的种菇能手。
今年5月,大安山乡举办第一期巷道蘑菇种植培训班,赵成荣头一个报了名。和他一样,参加培训班的30名农民全是过去的煤矿工人。
大安山乡共有2800名劳动力,煤矿关闭以前,有95%以上从事着挖煤、运输等与煤矿相关的产业。
巷道恒温保湿,冬暖夏凉,常年在10摄氏度左右,非常适宜蘑菇生长。赵成荣有一个小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种植巷道蘑菇的各种知识。经过了科技人员的培训,赵成荣由以前的一窍不通变成了一个“专家”。
菌棒进入巷道的第一天,赵成荣的家也搬到了山上。
有了老赵的精心照料,蘑菇在巷道内疯长。“今天还是手指肚大小的包,第二天就鼓成了一个小伞……”讲到这里,老张止不住的兴奋,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今年以来,老赵负责的巷道已经长出了1万公斤蘑菇,是全乡产量最高的一条巷道。
眼下,全乡十条巷道种蘑菇,种植、运输、销售……300名农民参与其中。乡党委书记路建华介绍,拥有上百年采煤历史的大安山,共有93条巷道,其中安全、可利用的有60条,乡政府准备用3年时间,把这些巷道全部利用起来,种植食用菌、反季节蔬菜、花卉等,由此可带动2000农民就业,形成煤矿关闭后的替代产业,带动农民致富。
大安山告别“煤炭之乡”
到大安山地界,路边有一个广告牌。以前每次到这里,都会看见“煤炭之乡、林果之乡、文明之乡”几个大字。如今,“煤炭之乡”改成了“旅游之乡”。
两字之差,表明了大安山的产业格局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大安山曾是闻名全国的煤炭生产地,高峰期年产煤100多万吨。
近年来,大安山逐年实施“关井压产”,煤矿由原来的200多个关至今年初的17个。如今,仅有的17个煤矿也已全部关闭。
煤矿关闭带来的是全乡的产业转型。巷道蘑菇就是后续产业之一。
“旅游之乡”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上百年的采煤把大山挖得满目创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永红煤矿曾是大安山乡最大的煤矿。如今,“永红”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叫绿鑫公司,主要进行绿化造林、修路、引水、清理煤矸石,实施煤矿关闭后的生态修复。
这里盛产薄皮核桃和杏仁。从去年开始,乡政府开始实施“双千工程”,带领农民种植千亩核桃和千亩仁用杏。
今年9月28日,乡政府投资近70万元的大安山农产品加工厂竣工投产,注册了“安山绿苑”牌商标,负责销售巷道蘑菇、核桃、杏仁等特色农副产品。
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曾有十几个小煤窑的寺尚村如今已成为市级的生态示范村和房山区民俗旅游村,50个民俗接待户雏形已现,今年以来共接待游客1000多人。
本网编辑:suokaini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