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7-04-1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 河北省适宜面积约800余万亩,已在黄骅、吴桥、泊头、孟村、盐山等市县推广536万平方米,每亩纯收入1.5万元以上;改良盐碱地5万多亩
筛选出11个优良品种,配制出7个新配方,建立了5种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黄骅农民褚连第,原来在盐碱地上种传统农作物收入微薄,去年用苦咸水栽培鸡腿菇200多平方米,收入一万多元。“一亩盐碱地由原来的百元收入变成万元收入,真是想不到!”褚连第感叹。如今在沧州,苦咸水栽培食用菌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
河北省黑龙港流域、滨海地区的大部分土地盐碱,浅层水苦咸,人畜不能饮用,也不能灌溉农田。为开发利用该地区的盐碱地和地下浅层苦咸水资源,河北省于2003年成立了“利用苦咸水栽培食用菌”研究课题组,对鸡腿菇、平菇、姬菇和杏鲍菇等食用菌品种从菌种选育、培养料配制、栽培设施改进、出菇管理等方面进行反复试验,并进行大面积示范,研究总结出一套利用盐碱地苦咸水栽培食用菌的工艺和技术。通过对实施地土、水含盐及矿物质元素分析,耐盐碱性驯化,筛选出鸡腿菇3个、平菇2个、草菇2个、姬菇2个、杏鲍菇2个共计11个耐盐性、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良品种,配制出7个适宜苦咸水栽培的新配方,确定了适宜的栽培时间表,建立了利用苦咸水栽培鸡腿菇、平菇等五种食用菌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
据了解,该项技术在我省滨海平原高盐碱地的黄骅、海兴、盐山、唐海、乐亭等县市均适宜推广使用,适宜总面积约800余万亩,涉及约200万农业人口。目前已在黄骅、吴桥、泊头、孟村、盐山等市县推广536万平方米,创产值20,685万元,新增纯收益12791万元。在盐碱地上用苦咸水栽培食用菌平均每亩可获纯收入1.5万元以上,同时,利用出菇后的菌糠加工成有机肥共改良盐碱地5万多亩,使改良后的盐碱地有机质含量由0.48%提高到1.03%。
该项技术为滨海地区开发利用大量的盐碱地和苦咸水资源找到了出路,为该地区农民开辟了新的增收途径,可有效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去年被列为省20项主推农业技术之一。
(来源:河北日报)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