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7-1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20世纪初,在我国食用菌产业主要是农民家庭式的小生产,科技含量低,规模小、利润少。农民种菇一般不将用工计入成本,他们种菇所谓“赚钱”,不过是自己给自己打工,收回自己应得的工钱而已。与荷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较,显然我国菇类生产的工业化水平、单位面积产量、商品质量及经济效益要低几倍。
近几年,工厂化生产企业雨后春笋般增加起来,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发达国家设置新的贸易壁垒(如农残控制),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小农粗放式生产模式受到严重挑战。相关专家指出,过去“我国食用菌生产量的迅速增加是靠扩大生产地区与栽培单位来实现的”。现在“我国食用菌生产必须尽快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换,核心是适度扩大一个经济独立核算单位的生产规模”。所谓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就是采用工业化技术手段,在可控环境条件下,实现食用菌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而把食用菌产业逐渐变为工厂化、机械化生产,是如今我国食用菌产业变大变强的最大前提。
信息:姬丹丹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