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9-0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9月3日,在科技部近日授牌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菌草之父”、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该所所长林占熺研究员对CBN透露称,福建省政府决心发展菌草产业,目前已在10个试点县推广种植菌草。
刚从宁夏测产返回福州的林占熺之女林冬梅表示,在条件恶劣的宁夏,每亩巨菌草亩产可达15吨鲜草,转化可产蘑菇2吨。
迄今,集食用菌原料、青饲料、发电燃料、造纸原料、纤维板原料、饮料、水土保持等功能于一体的菌草,已在中国369个县和南非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
“实际上太阳草一草多能,只要政策引导扶持,克服产业障碍,形成规模后,经济效应、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将非常可观。”福建省发改委副主任林锡能对CBN说。
政府之手
事实上,上世纪80年代,林占熺就发明了菌草技术。但因种种原因,此项技术在对外援助中大显身手,而在发源地福建却推广缓慢。这让省长黄小晶感慨“墙内开花墙外香”。
今年二季度,局面陡然改观。在6月18日的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上,3米多高的菌草排成十米绿墙,占据了签约台等展馆显要位置,每株菌草都贴上了标签。
CBN了解到,将菌草摆上签约台的,是福建省发改委副主任林锡能,而要求贴上标签的,竟是省长黄小晶。会上,林占熺签了十几个协议,成为“签约王”。
“我感觉菌草在福建发展的春天来了。”林占熺兴奋地对CBN记者说。
事实上,早在4月下旬,福建省发改委就出台政策,对菌草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补助100万-150万元,菌草种植示范基地每亩补助500元,菌草相关机械设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菌草燃料锅炉技术开发及推广项目补助20万-50万元。
5月6日,福建省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把将乐、寿宁、古田等10县(市、区)作为菌草产业试点,新种菌草6200亩,用于食用菌栽培原料,兼顾燃料、青饲料用途。
由此,省级财政下拨400万元补贴,对新种菌草每亩补贴400元,同时,对每百亩菌草配置一套菌草采收、切割和粉碎设备,每套补助1万元。通知还要求试点县搞好产销对接。
林占熺分析说,仅龙岩、三明、南平三市宜草坡地、山地面积即达2000万亩,用5%面积发展菌草循环产业,年可增产值超100亿元,三市农民人均收入可增超1000元。
CBN获悉,交易会后,来自试点县的学员参加了省菌草产业技术骨干培训班。而研究所也向各县派驻一名技术专家。
7月中旬,福建省农办、农业厅、发改委和福建农林大学组成两个省级督察组,分赴试点县督察菌草种植情况。督察组成员、福建省农办农科教处处长陆菁透露,各县普遍对菌草种植持欢迎态度。
菌草效能
菌草一草多能,是福建省急迫推广的主因。
CBN获悉,仅去年,应用了菌草技术的“中国花菇之乡”福建省寿宁县便种植菌草花菇97万袋,节约木材5000多立方米。该县将计划用3-5年时间,使菌草食用菌占比超三分之二。
“菌林矛盾在各县都存在,菌草技术将是一条可持续发展新路。”陆菁对CBN说。
林占熺指出,用菌草技术种植出的食用菌,不存在农残残留等问题,出口安全无虞。(第一财经日报)
编辑:LQ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