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9-0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工厂化栽培金针菇,出菇整齐一致、粗细均匀,商品价值较高,但由于我国特殊的生产方式及投资水平,故至今多沿用分散的人工栽培方式,使得产品长短不齐、粗细不一,质量低下,市场价值很低。如何在现有生产力水平基础上提高金针菇商品质量,从而大幅提高菇农的生产收入?经多年研究发现,采用“死亡再生法”对金针菇进行出菇管理,即可达到预期的生产效果。
所谓死亡再生法,就是采取人工调控温度和通气等措施,对金针菇从生产之初即进行控制,但主要控制点为菇蕾发生后的生长势控制,采取冷风(冷气)配合措施,令幼菇死亡,然后再度现蕾,如此即可使其群体发生整齐、菇蕾量大、生长一致,达到菇品性状好、商品价值高的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分几个步骤:
1首先,菌袋或菌瓶装料的紧实度均匀、装料量应一致。
2 使用固体菌种接种时,接种块大小应一致;使用液体菌种接种时,菌种的稀释浓度及其接种量应一致。
3发菌阶段,应经常“倒袋(瓶)”,尤其应将上层与下层的菌袋互换位置,使之保持基本相同的生长速度。
4完成发菌后,原地维持发菌15天左右,使菌丝充分生理成熟;然后即行常规搔菌处理和后期培养。
5出菇棚调控温度在5~12℃、空气湿度80%左右,暂时不予通风、密闭光照;约6天左右,即有密密的菇蕾现出,令其正常生长3天左右,幼蕾即基本完成分化,此时,加大光照强度在800勒克司、调控温度在4℃以下、加强通风并使冷风直吹幼菇,使菇体不能耐受强风、低温及干燥环境而在很短时间内软化、死亡,检查并确认幼菇全部死亡后,立即恢复正常管理条件。
6正常条件下,约7天左右,在死亡的幼菇周边以及菇体基部,又会再次发生菇蕾,该次的蕾量较之第一次要密、要多,一般应是上次菇蕾的2倍左右,而且分布均匀、整齐一致;此后,严格调控棚温在8℃左右、空气湿度85%~95%、微量的通风、约200勒克斯左右的光照条件,子实体即可正常生长。
注意要点:菌种应进行脱毒处理;菌种培养应尽量满足其条件,并严格按计划生产,不得使用退化或老化的菌种;配料应讲究“丰富、平衡”,改过去不讲营养或只讲究碳氮比为加强中微量元素的介入,一般每250千克原料加入一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可较好的解决该问题;装料应均匀一致,不可使料袋过松,以防发生边壁菇;提高湿度的办法是地面浇灌大水、墙体喷水,出菇阶段不得对子实体喷水;生产白色金针菇,或黄色金针菇需要长途运输、小包装销售时,应将棚温控制在7℃左右、空气湿度75%左右,以延长鲜菇的货架寿命。(曹德宾 /文)
编辑:LQ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