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9-2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一是抓好技术服务。组织县乡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搞好食用菌栽培技术指导,加强实用新技术的培训与推广,上半年共举办培训班7期,培训菇农10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500份。二是成立合作组织。全县已成立3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其中今年新成立2家,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标准化技术的实施起重要的作用。三是推广行业标准。加大栽培技术规范宣传,从菌种、原辅料、水质、生产栽培环境以及加工保鲜、包装、运输全流程进行质量控制,建立了草菇、蘑菇、香菇、灵芝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四是推行菌草栽培。人工种植皇竹草、象草,栽培茶树菇、杏鲍菇、金针菇等珍稀食用菌,全县共推广食用菌代用料栽培毛木耳250万袋,有效解决该县菌林矛盾。五是加强菌政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菌种场进行整顿规范,对不达标的停产治理,坚决打击无证制种,维护菌种市场正常秩序。六是科技示范带动。在西城镇团结村建立工厂化周年栽培日产鲜菇200公斤的草菇基地;在城关镇水东村建立年种植50多万袋的珍稀食用菌基地。半年来,全县食用菌鲜品产量3.48万吨,产值达1.06亿元(三明市农业局)
编辑:XS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