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9-2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通过我们多年对反季节香菇、金针菇、杏鲍菇以及平菇等品种的生产研究,基本确立了一套成熟的操作技术,概括地说来就是:选对品种,脱毒处理;科学配料,营养平衡;掌握特性,恰当管理;调控温度,谨慎通风;光照均匀,水分合适;防病防虫,采收及时。
1、制袋要求
杏鲍菇的顺季生产,多在11月至翌年3月份,而反季节栽培,则一般安排在6~9月份,较之常规,菌袋的生产应提前15天左右制作,原因:一是让菌丝充分分解木屑等基质营养,二是令菌丝有充分的后熟时间。
2、前期处理
恒温库处理:恒温库清理卫生后,即可进行层架的设置和固定,一般可按架宽0.8~1米、层高45厘米左右、作业道1米左右进行设计,使用直径5厘米左右的竹竿,绑扎紧实;然后使用百病去无踪溶液对库内地面、墙体以及层架进行地毯式喷洒,关闭库门,2天后再用药一次,以彻底杀灭库内病原菌等,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菌袋处理:配兑百病傻溶液,将菌袋投入药液中浸过即可,以防菌袋表面的病原菌孢子进入库房。
3、出菇管理
3.1温差刺激:提前将库内温度调至8℃,菌袋进库后,库房温度将升高至15℃左右,应即开机进行降温至8℃左右,同时进行喷水增湿,提高相对空气湿度至85%左右。当菌袋温度(品温)降至8℃后,停止降温,继续保湿;库内温度自然回升至20℃左右时,尽量保持该温度(或略高)并持续5天左右,该阶段可令菌丝恢复并加粗,以利于强化营养转化,并顺利进入生殖生长;此后可解开或剪掉多余袋口,保留5厘米高即可。
3.2通气管理:杏鲍菇的冷库生产,管理重点就是通气管理,甚至可以说,通气管理决定了栽培的成功与否。大面积出现原基后,应适当加大通气量,一般应保持库内二氧化碳浓度在0.05%左右,人进入库房感觉稍有点“蘑菇料味”;从菇蕾分化期开始,随着菇体的膨大生长,需氧量进一步增加,该阶段库内二氧化碳浓度应控制在0.03~0.05%,即跟室外空气相差不大,人进入后感觉基本无异味,并一直保持到采收结束。
3.3温度管理:原基出现,温度应控制在15℃左右,使其长速稍快,2天后,调至10℃以下,但不低于8℃,维持3~5天时间,,使幼蕾在低温条件下经过复壮性锻炼;此后可适当调高至12℃,令幼菇得到较快的生长;若是市场货源不紧张,此时应调到10℃以下,减缓长速,以求适时上市,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益。
3.4光照强度:该项管理相对简单,自原基阶段,可一直保持500勒克斯的散射光,一般在库房内,按照每10平方米左右一只20瓦节能灯管的设置即可保证最大光照;层架低于2米时,按10平方米一只进行“梅花式”安装,层架高于2.5米时,应分为两层交叉安装。
3.5水分管理:水分的管理亦不同于常规生产,冷库中的空气相对湿度容易提高、易于保持,一般掌握在80~95%,便可满足其子实体的需要,但不要过高。
3.6 适时采收:当整菇长度约10厘米左右,子实体菌盖基本平展但中央稍凹、菌柄基部稍隆起但不松软、尚未弹射孢子时,该成熟度已达八分,可以及时采收,如果要经过长途运输或者需要暂时冷藏后才能进入市场,可适当提前采收。采收后,即时进入1~3℃条件下进行分级、预冷后进行包装或暂时储存。
采收时,每个菌袋应一次性采完,并及时清理料面,适当补水后使菌袋进入休养生机阶段,以利于下潮菇的发生。
4、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4.1播种后菌种不萌发、或吃料困难 主要原因:菌种退化、老化;菌种未经脱毒处理、自身携带病毒或病菌;基料灭菌不及时或不彻底,导致酸败;接种时温度过高等等。处理:更换适龄、健壮的脱毒菌种;因基料或接种原因时,重新装袋生产。
4.2发菌期间污染严重 主要原因:灭菌不彻底;接种操作不规范;菌种自身携带杂菌;培养场所杂菌基数过高;预防措施不到位等等。处理:前三个原因导致污染率高,应重新装袋生产;培养场所按技术规程用药处理,菌袋进入后,每5天左右喷洒一遍药物予以预防,一般可使用赛百09和百病傻交替喷洒;发现污染袋后移出进行单独药物处理,方法是使用消霉王或百病傻浸洗菌柱,并单独发菌,以免杂菌孢子对其它菌袋形成二次污染。
4.3出菇期间发生侵染性病害 主要症状:幼蕾死亡、幼菇发黄、死菇、菇体变褐等。处理:属于菌种问题时,更换菌种即可解决;加强通风管理,尤其为了节约用电而不及时通风的作为,是很不划算的,应根据生产的不同阶段,实施科学的通风;同时强化病虫害预防工作,发现病害后,应及时将菌袋移出,清理掉病菇,并顺手清理料面,根据病害程度,使用赛百09溶液涂刷或喷洒料面,杀死病菌。
4.4出菇期间发生畸形菇:主要表现为只长白疙瘩、不分化子实体;菌柄粗短或细长、菌盖很小甚至没有菌盖等等。主要原因:菌种退化、或在菌种转接生产过程中感染病毒病菌;原料配比不当、或含有不明成分的有毒有害物质;库内通风严重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水分管理严重失调等等。处理:及时更换脱毒新菌种;检查原辅材料以及喷雾器等工具,如属原料问题,更换即可;喷雾器等工具中存有某些药物时,可予彻底清洗或更换;强化库内的通风措施,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严格用水管理,尤其不要在蕾期喷大水,也不使袋内积水;使库内湿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比如,每次通风后应及时喷水,使在通风时暂时降低的湿度再度升高。(曹德宾 /文)
编辑:LQ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