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12-1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12月7日,古田县城东街道极乐村的菇农老陈接到了来自非洲纳米比亚一位“学生”的越洋电话,电话那头,非洲学生通过翻译对老陈说:“感谢您对我的无私指导。”
非洲学生说的“指导”是指一个月前由联合国“南南合作”组织的食用菌技术国际培训班,30多名来自亚洲、非洲、南美洲、欧洲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员来到极乐村,老陈无私地将他的银耳高产栽培技术手把手教给这些“洋学员”,相互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近年来,极乐村积极参与食用菌生产国际交流,目前已经成为了联合国“南南合作”食用菌技术国际培训的教学点。
极乐村是一个上世纪50年代形成的搬迁村,改革开放以来,极乐村群众大胆解放思想,用自己的勤劳智慧,不断探索适应本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以银耳生产为主的食用菌支柱产业。至目前,全村年均银耳产量保持在700多吨,产值1500万元,被誉为“古田银耳生产第一村”和“中国百村小蘑菇示范基地”等。富起来的极乐村农民,一方面不断进取,探索食用菌生产新模式,向食用菌生产更高层次发展;一方面积极开展食用菌生产国际交流,为全球各国无偿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际食用菌南南合作培训示范基地”。
近年来,先后有数十批来自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官员、科技人员和生产者到极乐村学习,村民们都十分热情地给予接待、指导。极乐村村支部书记、全国劳模曾育湘于1979年开始探索栽培银耳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20年来,她除了无私帮助本村农民种植银耳致富外,还主动承担了国际食用菌培训指导的重任。曾育湘将自己编写的《栽培银耳技术交流》无偿赠送给全国各地的学员,帮助学员们增长栽培技术。20年来,受到她技术指导的全国各地农民超万人。(福建日报/杜新华 程丽香 )
编辑:XS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