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特点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0-04-0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特点的分析

    文/文显文  宋丽丽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农业现代化已正式提到议事日程,食用菌生产更不能例外。因为,食用菌生产有着实现现代化的优势,应该走在前列。

      我国的食用菌产业是在解放后才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而且发展较快,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生产国,但还不是强国。为什么大而不强?

      形势要求我们应该尽快把食用菌产业“做强、做大”,实现跨越式发展。

      为了加快食用菌产业现代化的步伐,我国不少地区曾先后引进了多套世界先进水平的全套食用菌生产设备和技术,代表草腐菌的荷兰的双孢菇的全套生产设备和技术,代表木腐菌的日本的金针菇的全套生产设备和技术。然而,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至今未能推广。从去年在山东召开的“全国第一届食用菌工厂化高层论坛”了解,我国仍处在对原引进时水平的填平补齐阶段,还在费力的追赶,国外却又有了新的发展。为什么会这样?

      农业现代化已正式提到国家的议事日程,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正在各地升温,解决好上述问题对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以及整个食用菌产业现代化的健康、快速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上述两种模式是一种先进生产方式,但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也有一个引进、吸收和创新的过程,要处理好:

      1.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绝不是只有这两种模式。荷兰、日本国土面积小,条件相对简单,一两种生产模式就已经满足要求,不需要也不可能搞多种模式。它们的模式是根据它们的条件,是在它们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2.“因地制宜”是农业生产应遵守的重要原则,引进技术不能照猫画虎,生搬硬套,否则失败将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不能全套照搬。

      3.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方向之一,但并不是食用菌产业现代化的全部内容。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应该明确我们为什么引进,解决什么问题?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与食用菌的常规生产相比,有两大变化。首先是生产场地由原来的露天生产改变为在厂房里生产,外观环境有了变化;二是生产手段由主要靠体力劳动,改为主要由机械、电气设备来完成。工厂化生产方式改变了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主要靠体力劳动和靠老天吃饭的落后面貌和被动局面,作用和意义是巨大的,是发展的方向。

      厂房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重要外部特征之一,是进行工厂化生产的最重要的条件,也是工厂化生产成为高投入产业的原因之一。厂房建设不仅直接关系投资建设的多少,更直接关系到建成后使用期间的使用效果和运行费用,而且后者的影响将是长期的。目前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在厂房这一关键问题上存在的问题是十分突出的。

      设备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另一重要特征,是进行工厂化生产的必要条件,是工厂化生产成为高投入产业的另一重要原因。设备包括机械设备和监控电气设备两大部分,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特性。在工厂化生产中,机械设备因工艺的不同,种类和性能有很大差异,而电气监控部分则通用性较强。但是,机械可以独立完成某一任务,电气监控部分则还需要机械部分配套,两者之间还有一个协调配套的问题,因为电气监控部分的作用只是发出指令,还需要有执行机械来完成指令发出的具体任务。

      食用菌生产从常规生产发展到工厂化生产,虽然有了巨大的变化,但仍然是农业生产,不是工业生产。明确这一点非常重要。

      工业生产是对原料进行加工或对零部件进行组装,产品是由人加工出来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较好的发挥。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产品是靠生物生长出来,而不是人加工出来的,这一根本的特征没有变。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的生产对象有着本质的不同。

      工业生产技术的特点是对生产对象进行加工。农业生产技术不是对生产对象进行加工,而是对环境条件进行调控,使其尽可能适合生产对象的要求。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技术的任务仍然和常规农业生产技术一样,是对环境条件进行调控。

      农业生产技术的任务是对环境条件进行调控,那么,根据什么进行调控?调控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最有效地调控?

      首先是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生产对象生长发育的规律,以及它们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这是搞好调控最重要的依据。第二是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环境条件的状况,及其变化的规律。

      此外,农业生产技术虽然是调节生产对象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环境条件的实际状况之间的矛盾,但不是对双方同时进行调节,而主要是使后者如何适应前者,是有主从关系的。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仍然是这样,只是调控的手段发生了较大变化,原来靠人工进行的调控工作,现在由先进的机械和电子技术,甚至计算机来完成。

      可见,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是由生产对象、环境条件、调控设备三个部分组成,但不是三者的简单相加,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整体。

      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与常规生产相比较,最大的变化是由在露天的田野生产转变为在厂房里生产,以及相当的现代化装备,但厂房和设备并不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主体,如果认为食用菌工厂化重点就是厂房和设备,那是不正确的。工厂化生产的厂房,设备虽然庞大、复杂、昂贵,但这些都不是工厂化生产的主体,而是为主体服务的。

      在农业生产中,设备是为农业服务的,这—点必须明确。不应本末倒置,削足适履。和农业生产技术一样,设备中的机械和电气也都有它们自身的规律,同样有一个如何按照它们的规律应用好这些手段的问题。

      搞农业生产的不熟悉设备,搞设备的不熟悉农业,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现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出现的不少问题,不少问题就是出在对工厂化生产的特点不明确,缺乏全面的认识,没有做到全面、协调,当然不能可持续发展。

      生产对象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以及环境条件的实际情况及其变化规律,是搞好食用菌工厂化工作必不可少的依据和基础。不掌握这两点,无论是工厂化生产的设计、建设,还是工厂化生产投产后的运行,都不可能有好的效果。

      稍复杂一点的生产,都有一个工艺流程的问题,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也不例外。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与工艺流程密切相关,不同的工艺设备是不同的,当然设备对工艺流程也有一定影响,有时也会很大的。设备的服务并不是完全被动的。

      工艺流程的确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决定了生产技术的全过程,它一方面关系到生产的结果,同时又直接影响整个设备的确定。所以工艺流程的制定十分重要,而这主要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任务,但搞设备的必须熟悉它,并主要根据它来确定设备。

      用现代先进装备武装农业,然而现代化的设备种类繁多,首先有一个设备选型的问题。我国农业的工厂化生产历史短,包括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都缺少必要的专用设备,许多设备都是借用其他行业的代用品,性能不适合要求,勉强使用,效果当然不会好。尤其是设备的投资大,这就大大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如果效果不好,必然会进—步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

      其次是如何配置,发挥出最佳效果的问题。机械设备的种类很多,电气设备的种类、型号更多,这里有一个配套的问题,机械设备的配套,调控设备的配套,机械设备与调控设备之间的配套的问题。这些配套既直接关系它们的性能和使用效果,也直接关系到投资的大小,这是高投入的重点。

      最后是设备与农艺的有效结合问题。先进的设备如果不符合农艺的要求,往往是劳民伤财,效果适得其反。人们把工厂化叫做高投入的产业,首先就高在设备的投入上,这里有大量的工作可做,大有潜力可挖,有广阔的创新天地。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