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黑龙江双鸭山农场蔬菜产业园大棚内,白背毛木耳迎来采收季,首批产量达1000斤左右。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种植模式利润空间收窄,农业亟需转型突破。双鸭山农场提出“根据资源找市场,围绕市场需求开发资源”的发展思路,为产业升级指明方向。农场立足自身气候适宜、设施闲置等资源优势,瞄准食用菌市场需求增长趋势,将特色种植确定为新利润增长点,引进35000袋白背毛木耳菌包,开启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新探索。
农场构建专业化、精细化运营体系,以“科技赋能、提质增效”为核心目标,全面推进毛木耳特色种植项目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针对食用菌生长特性对栽培技术的严苛要求,秉持“科学种植、精准管理”理念,专门赴国家级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到山东等地头部专业合作社开展实地考察、深度调研,围绕设施建设、智能灌溉、绿色防控、环境调控等现代农业关键技术环节,系统学习先进经验与创新模式,并结合农场独特的气候资源禀赋,通过跨区域技术整合与本土化创新实践,形成一套适配地域特色的种植技术标准,为打造高品质毛木耳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首批投放市场的白背毛木耳,凭借肉质厚实、口感脆嫩、营养丰富的优势,不仅吸引周边餐饮企业批量采购鲜品,还成为研学采摘的热门项目,采摘价达7元/斤。在销售策略上,农场创新采用“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模式,拓宽产品销路。项目发展过程中,农场积极发挥产业带动效应,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岗位,有效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下一步,双鸭山农场将深化订单式销售,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并对毛木耳进行分级加工,筛选优质小耳制成干木耳,通过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构建“定制农业+农文旅+研学”三位一体产业布局,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来源:双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