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4-1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报覃塘讯(记者/刘艺 通讯员/覃伟)当下,虽然已到了蘑菇收获尾声,但在覃塘三里、五里镇的乡间道路上,经常见到一辆辆“摩的”载着白花花的蘑菇来回欢跑;在路旁蘑菇收购点,挤满前来卖菇的群众。覃塘区蘑菇产业经历了去年的惨淡经营后,今年“绝地逢生”,蘑菇种植面积达到528万平方米,菇农蘑菇纯收入户均超过7000元,比上年增7倍。
4月14日,覃塘区五里镇桐心村庞连润刚把67公斤鲜菇卖给收购商,就领到了429元现金,笑容可掬。可说到上年初的蘑菇收成,他皱起了眉头:“当年我也种有800多平方米蘑菇,因市场不景气,每平方米仅赚了五六元,几乎白忙了。”当时,与老庞身同感受的,有4万户菇农之多。
原来,2009年世界金融风暴波及覃塘蘑菇产业,以前成群结队的蘑菇收购商难觅踪影,蘑菇收购价严重下滑。眼看秋冬种蘑菇季节将至,蘑菇的市场前景如何,要不要种,种多少面积,成为菇农们关心的头等大事。
为此,覃塘区党委政府组织行家到各地蘑菇罐头厂家调查产品出口情况,到福建、广东等地查询市场需求信息。预测到去冬今春经济将回暖,蘑菇将迎来需求量大、价格回升的良好市场前景。于是便组织干部深入农村,宣传蘑菇市场走势,树立菇农信心。动员4万农户种植蘑菇,人数比增6成多。
针对过去菇农自产自卖,质量不统一,难以满足批量收购需要,且易造成压价收购现象。覃塘区引导万余名菇农成立了5个蘑菇生产专业合作社。按标准化生产要求,统一技术,统一规格,统一价格,对外签订收购合同。去年,合作社与6家罐头厂家签订蘑菇收购合同,得到了“敞开收购,保底价每公斤3.6元”的承诺。不仅如此,覃塘区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百余名外地和本地商客座地收购,各显神通,蘑菇远销福建、上海。(广西日报)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