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1-0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星星村是南岔区黑木耳生产大村。去年,全村生产300万袋黑木耳。过去,星星村黑木耳生产大多延续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式生产,都是各家自己生产制袋,既浪费人力物力,质量也得不到保证,而且成本也非常高,3万袋木耳袋,一个家庭忙活得一个冬春。虽然村民们生产黑木耳的积极性很高,但仅靠手工生产,严重制约着黑木耳的生产发展。
晨明镇党委、镇政府针对星星村木耳发展的现状,为加速食用菌栽培由人工化向机械化、科技化、产业化转变的进程,促进农民增收,积极调整思维方式,由镇长赵明德带领星星村党支部书记到黑木耳发展快的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考察调研,当考察市场有节约能源、节省人力的食用菌生产流水线时,建议上马一条生产流水线。考察结束后,星星村党支部决定由村党员干部带头,组织10户农民,先后集资32万元,成立了“晨明镇信诚黑木耳合作社”。投资17万元,修建了200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在牡丹江飞达食用菌机械设备厂购买5.7万元的自动上料、拌料、装袋的生产设备,实现了制袋、装菌、灭菌一条龙生产,提高工效4倍,减少生产成本40%。还提供农民就业岗位21个,每个岗位平均工资900元。2010年12月28日,星星村的信诚黑木耳合作社的木耳菌袋,正式投入生产,一条自动生产线,当天就生产黑木耳袋12000袋。
据介绍,2011年,星星村由于成立黑木耳合作社,加大了生产能力,全村的黑木耳生产,将由原来生产的300万袋黑木耳提高到1000万袋。生产效率的提高,让这个木耳专业村的大部分村民还可从事其他行业。目前,全村有21人在合作社工作,其他村民则从事运输、外出打工等各种行业,大大地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上图为工人正在生产木耳菌袋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