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

    2024首届(广昌)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首届(广昌)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

    2023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3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食用菌“安全过冬”全知道

    食用菌“安全过冬”全知道

    深山老林藏着2500多种蘑菇——《中国热带真菌》专著出版发行

    发布时间:2011-09-2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大学教授们钻密林,爬悬崖,无畏蚂蝗蚊虫叮咬,不顾风雨雷电交加,进行野外实地考察;还要在实验室内进行标本制作、镜检、分类和鉴定……我国第一部图文并茂的《中国热带真菌》专著现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9月24日,该书作者之一,海南大学吴兴亮教授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讲述了科研人员在科学探索中亲身经历的精彩故事。
        《中国热带真菌》以中国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和福建等热带地区不同的森林生态类型的真菌为研究对象,以作者于野外考察所采集的新鲜标本、拍摄的原色照片为依据,结合相关标本的研究数据、文献资料进行真菌多样性研究。记载了中国热带真菌2500多种,详细描述了近500种热带真菌的宏观特征、微观特征、文献引证、生境、分布和讨论,并按最新真菌分类系统进行排列。书中附有真菌野生彩色生态照片550余幅。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魏江春院士在为此书作序中写道,《中国热带真菌》的作者吴兴亮、戴玉成、李泰辉、杨祝良、宋斌教授及其合作者,先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部的资助下,联手开展了中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真菌的考察研究。该专著的问世必将为中国真菌物种资源,尤其是热带、亚热带真菌物种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在物种资源综合信息方面提供重要的上游支撑。
        科考艰辛:上百次造访海南深山老林
        宋代王安石曾在《芝阁赋》中记述了寻找灵芝的艰辛情景,“下溪涧壑谷……人迹之所不通,往往求焉。”
        真菌俗称蘑菇,珍稀蘑菇物种总是分布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为编著《中国热带真菌》一书,专家们经常亲自入山,从1992年至今,吴兴亮教授及其合作者往深山老林里至少跑了数百次。光在海南,吴兴亮教授近20年来至少入山上百次。吴兴亮说,他及其合作者每年进入海南岛,一个保护区一个保护区地调查,每次至少跑3到4个保护区或更多。大山深处没有人烟,他们带着干粮,早晨入山,一直到太阳落山才下山。
        在热带雨林中作业,经常会遇到倾盆大雨,雨衣根本不管用,那雨是到处飘的,从头到脚湿得像从水里浸过一般,忽而又出了太阳,全身又湿又热,那种滋味实在令人难忘。
        他们还经常被山蚂蝗叮咬,“有一次我们把干粮和行李放在路边,干完活从树林里钻出来,看到干粮上密密麻麻一片,全是山蚂蝗吸附地我们的干粮上。结果,那些干粮谁都没有胃口再吃了。”吴兴亮说,2009年有一次进吊罗山考察,他和同行者身上粘了数十只山蚂蝗。还有一次在尖峰岭考察,下山七个小时后,发现背上还有一只蚂蝗,用脚踩上去,红红的血液喷了好远。无数次,他端着相机聚精会神拍照,被山蚂蝗叮上了虎口。“它原本只有牙签那么细,喝饱血后,团成了小蜗牛那么大。”
        最令他难忘的是,有一次他在贵州一座深山里考察,进一户人家找水喝,没想到这家养了一条小牛般高的大狼狗,一下子扑上来,咬上他的手臂。
        惊险一幕:在深山与毒蛇对峙
        与毒蛇打交道,对科研人员来说,是不可避免的经历。
        2006年,吴兴亮在广西一处自然保护区考察热带真菌,突然发现有一大片虫草,他感到很兴奋,全神贯注地拍照。一直到完成任务后才发现身边气氛不对劲,同行者全部神情紧张,紧闭嘴巴,不敢发出任何声音。原来,有一种名叫“竹叶青”的毒蛇正与他近距离平行对峙。大家担心出声提醒他反而惊动毒蛇,全都紧张得一动不动。后来,保护区一名工作人员瞅准机会,赶走了那条毒蛇。他暗自庆幸,万一自己站累了,往树上一靠,被毒蛇咬上一口,该有多危险啊。
        还有一次他在尖峰岭考察,曾经误入毒蛇“包围圈”。当时他看到前面有棵灵芝,立刻兴奋地跨过一段“枯枝”拍照,先架好三角架,再调好相机,尽情为灵芝拍了好多张照片,差不多在这一处呆了几分钟。完成任务后,突然发现地上的“枯枝”十分光滑,赶紧掏出眼镜去看,哇,是一条头部呈三角形的毒蛇。那条蛇的嘴里叨着一只青蛙,正恶狠狠地盯着他看。又过了一会儿,有同伴赶过来,赶跑了这条蛇。事后他都有些后怕,如果不是因为青蛙堵住了蛇的嘴巴,自己肯定会受到毒蛇袭击的。
        意外受伤:从4米高的悬崖掉下
        科学考察不仅要付出诸多心血,有时候还要付出鲜血。2006年,吴兴亮到广西九万山考察热带真菌。那里地形复杂,解放前曾是剿匪战场之一。已经连续工作了好多个小时,即将下山了,他还想多采集一种标本,一不小心错跨了一步,从4米高的悬崖上掉了下去。多亏经常爬山练出了一身好体魄,他没摔到骨头。他随身带着的三角架和相机也随他掉下了悬崖,当时一心想着保护相机,紧紧把三角架和相机抱在身边,三角架上的手柄断了,另一端插进了他的耳后。当时鲜血如注,身上的衣服都被染湿了。同行者掏出身上携带的餐巾纸,紧紧按着他的伤口。下山后才得到包扎。后来伤口又被感染了,着实令他痛苦了很久。
        见证奇迹:目睹灵芝喷射孢子
        灵芝的孢子是它们进行异体有性繁殖的载体。吴兴亮教授曾亲眼目睹一次野生灵芝喷射孢子的过程。那是1995年8月在尖峰岭上的一个清晨,密林中的水气正开始蒸腾,吴兴亮在一个粗得3人都围拢不了的大树桩上,看到一棵有3块红砖那么厚、直径超过50厘米的南方灵芝,这种灵芝是没柄的,以树桩为支撑体。吴兴亮凑过去拍照时,突然镜头模糊起来,他纳闷地放下相机一看,原来是灵芝在喷射孢子。
        他回忆说,整个过程持续了近1秒钟,间歇性的喷射共有2次,每次喷射不过几秒钟。轻盈的孢子先是被垂直喷出来,然后才像烟雾般飘散开。南方灵芝孢子本是淡褐色的,在斑驳阳光的透射下,孢子竟闪耀出金色、黄色等让吴兴亮感觉温暖的光芒。
        吴兴亮解释说,灵芝需要一定的空间来喷射孢子,这样孢子才能借助自然界其它力量散播得更远,从而提高灵芝的生存机率。灵芝孢子的微小程度,用数百倍的显微镜观察,也没有半粒芝麻大。它们在森林里高高低低的轻舞飞扬着,寻找适合自己的树种。有些灵芝对树种的专一性很强,譬如热带灵芝,只喜欢生活在台湾相思树上,厦门假芝则偏爱台湾相思树下。
        令人遗憾:野生灵芝遭遇浩劫
        灵芝是真菌的一种。吴兴亮说,我国拥有全世界最为丰富的灵芝种类资源,而海南岛又是中国最适合灵芝科真菌生长的地区。目前世界上发现野生灵芝物种200多种,我国已知的有103种,其中分布在海南的有70多种,占世界的35%。海南的五指山、霸王岭、尖峰岭、吊罗山、黎母山等五大片热带原始森林区,曾大量分布着形态各异的美丽灵芝。但近年来,在逐利之手的疯狂采掘下,海南灵芝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浩劫。
        吴兴亮告诉记者,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在海南尖锋岭走一趟能采到十来斤灵芝。而最近这几年,他来到被认为是野生灵芝生长条件最好的尖峰岭、五指山、霸王岭、吊罗山热带雨林,重走当年发现灵芝的路线,只能找到几棵灵芝。与山中灵芝踪影难觅形成对比的是,尖峰岭脚下集市里比比皆是挂着“出售野生灵芝”招牌的商铺。最令人揪心的是,采芝人没有经过任何培训,把灵芝埋于地下的覆根全部挖出,对于长在树上的灵芝,更是连树皮都全部割掉,破坏了灵芝的生长环境,破坏了继续繁衍的地下或腐木上的菌丝体,没了菌丝,同一块地皮或树皮上就再也不会长出灵芝了。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