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0-1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近日,记者走进图们市石岘镇水南村海宝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蘑菇棚,负责人于立先一边摘着鲜嫩的蘑菇,一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原来有10栋菇棚,今年收干品5000多公斤,照现在市场行情,肯定挣钱。”在于立先的带领下,食用菌栽培已成为该村农民增收致富的热门产业。
近年来, 图们市石岘镇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列为扶持重点,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摸索出“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
“我们鼓励农户以各种方式加入合作社,实行集约经营。”图们市工商局石岘分局有关负责人说。
记者穿梭于10个菌棚之间。记者在2号棚看到,大棚里竖式排列着十多个立架,一捆捆圆墩墩的菌袋整齐地码放在离地面十几厘米的立架上,大小不一的蘑菇“争先恐后”地从菌袋里钻出来。于立先说,蘑菇菌的摆放是有讲究的。一些菇房将菌袋堆放在地面上,房间内杂菌、害虫的密度增大,会造成蘑菇减产,质量降低。而海宝则采用了离地挂式生产模式,有效祛除了杂菌生存的机会。并且培养料选用木制品厂的锯末,成本低,菌渣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可增加农田产量,减少化肥施用量。
“现在产品供不应求,每天都有采购商等在门外拿货,虽然我们的价格高于市场价40%。”于立先眉开眼笑地说。海宝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引进新技术,采用离地栽培方式,生产的蘑菇达到有机食品标准,成为市场抢手货。他说,经过精心侍弄,一个棚能比普通产品多40%利润。因为栽培食用菌致了富,今年他又投入100多万元搭建了20多个大棚。说起品种的改良和产品的经营,于立先说,石岘镇工商局是“搭桥人”。通过该局积极联系,促成合作社引进多个新品种,使他们有实力在市场上畅导绿色、健康、有机消费理念。
要想使菌类产业做强做大,必须延伸产业链。于立先说,海宝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石岘镇工商局主动提供相关产业信息,协助海宝积极引进蘑菇、木耳深加工项目。今天,在水南村农民眼里,栽培蘑菇、木耳就像种“金子”。“种了一辈子地,都不如种蘑菇挣的钱多。”在海宝合作社忙着摘蘑菇的农民们乐呵呵地说。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