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棚探访记事
发布时间:2011-10-2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红的、黄的、白的,越来越多家庭的餐桌上能看到那些小巧、可爱的菌类:蘑菇、草菇、红菇……比起其他蔬菜水果,菌类的生长过程相当神秘,吸引人。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近日,本报记者前往福建省泉州市永春蓬壶镇汤城村这个素有全省最大菌类种植基地的村庄,近距离探访菇棚。满以为传说中800多座菇房,有蘑菇、草菇、巴西菇,以及新引种的姬松茸、茶树菇、鸡腿菇、杏鲍菇等10多种食用菌,会看到一番琳琅满目的精彩。
没想到因为培育环境所需和季节特点,在现实中很是受挫,现场看到的是“小黑屋子”和为数很有限的品种,造成心情的极度落差。
看来实践出真知,只是坐在办公室无法了解真实的劳动场景。
热盼:却遭遇难对付的“小黑屋子”
刚到汤城村村口,就能闻到浓浓的培育菌类所用的稻草味,四处弥漫,引导着前来“会见”蘑菇的人们。
村长领着我们到技术员尤世文的菇棚。一路走去,我们穿过大大小小数十座菇棚,有的是砖砌的,据说是经过改造重建的,耐用但造价高,成本高;还有很大一部分菇棚还是用木头搭起来的,外面罩着巨大的布帘,显原始古朴的韵味,只是听说这样的菇棚不耐用,一两年时间就需要翻新重搭。
顾不上停歇,我们迫不及待地要看看蘑菇的培育房间。尤师傅告诉我们,现在菇棚里种的是草菇,而且几乎到了收获的时间。等草菇收成后,就会开始改种蘑菇了。
菇房的门比较窄,基本仅能通过一人,门上开有一个小窗,此时是关闭着的。拉开门上厚厚的塑料帘,里面黑漆漆的,就是“小黑屋子”,与想象中差距很大,一点也不赏心悦目。
一股浓烈的发酵稻草味直冲脑门,逼得我倒退了好几步。我深深吸了几口气,重新进到屋子里,三十几度的高温又几乎把我赶出房去。好不容易适应了环境,我赶紧观察菇房,看到里面并排放着三排铁架子,每个足有两三米高,分为六层,每层上都铺着厚厚的稻草,黄黄的,夹着黑色,很不耐看。
犹豫:黑黄草堆中寻到许多惊喜
正当我想打退堂鼓时,尤师傅建议我走进屋子,在稻草里再看看,他说,这时候有不少草菇已经生长出来了。
尤师傅的热情和真挚,让我不好意思退缩,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往里走。我探头往黑黑黄黄的草堆里看去,一颗大大的草菇顶着白白的菇帽,像突然窜出来一样,直逼我的鼻子,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再一瞧,一些秀气的草菇也正努力地往外生长着,从草堆里稍稍探出了头,这里一簇,那里一堆,细细的菌柄顶着小小的菌盖,自顾自地散布在草里。
轻轻地用指尖一碰,软软的,嫩嫩的,外表柔弱却十分有韧劲。
内情:5月下旬到10月是“草菇季”
据介绍,每年的5月下旬到10月份,是培育草菇的季节。培育草菇要用新鲜的稻草,经过两次发酵,一次在户外,一次在室内。新鲜的稻草先用一周时间泡水,待稻草蓬松后,放上肥料,堆放在室外发酵。然后将一次发酵后的稻草放到室内的菇床上,密闭加热到60度,整个加热过程需要大约十天。
之后,往草堆上喷水,再进行一次发酵,就可以放上菌种;密封一周,菌种会慢慢均匀地爬满草堆的各个角落。
在整个准备过程完成后,还要进行新一轮的喷水、通风。这时门要关上,而窗子要打开,既保持空气流通,又不至于降温得太快,使湿气大量散发。
一天后,就可以重新密闭屋子,让草菇自然生长了。
大概经过一周到十天的时间,草菇长成,就可以采摘了。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