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0-2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近日,记者走进宣汉县红岭乡垛石村,只见来自浙江龙泉的业主陈远明的食用菌基地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有的给粉碎机加水,有的把青杠木棒插入粉碎机口,有的在传递木屑……据陈远明介绍,他今年将发展袋装黑木耳20万袋,可收入近20万元,目前正在赶制袋装菌棒。近年来,宣汉县红岭乡采取“政府+基地+业主+农户”模式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培育乡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助推其他产业蓬勃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种植讲技术 闯出致富路
多年来,红岭乡农民就开始种植食用菌,但是规模小、品种单一,缺乏种植技术。近年来,红岭乡提出“食用菌强乡”的战略目标,积极创新机制,优化结构,打造特色,创建食用菌基地,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种植户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引进新品种,促进菌产业持续发展。目前,全乡有各类食用菌品种10余个,形成了以袋装黑木耳、香菇为主,金针菇、秀珍菇等品种搭配的食用菌种植结构。据党委书记李泽宽介绍,该乡重点打造垛石村、高洞村袋装黑木耳和界湾村香菇生产示范点,其余5个村及豆岭社区发展种植大户13个。界湾村民黄义贵投资10万多元创建香菇生产示范点,占地面积达6亩,现已发展香菇10万袋,年收入15万余元。目前,该乡像黄义贵这样依靠食用菌发家致富的农户有200多户,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000余元。
“以前,我们露天种植香菇,病虫害多,完全靠天吃饭,收入少。现在,我们采用大棚种植香菇,产量猛增,收入是传统粮食作物的100倍。”在垛石村发展香菇的业主赵勇说:“技术真是食用菌产业壮大的致胜法宝!”赵勇介绍,他们注重技术革新,通过引进、改进、创新、组合等方式,对种植技术进行改革。在袋料结构和袋料配方、装袋技术、高温灭菌灶及高温灭菌灶燃料煤的制作方式、棚架方式及菌室保温技术等多方面进行技术革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增加了收入。过去,一个灭菌灶最多只能给1000袋的香菇灭菌。现在,灭菌灶经过工艺的不断改进,可对近6000袋灭菌。食用菌接种箱改成接种室,接种箱需要人员用手伸进去操作,工作效率低,接种质量不稳定。而接种室只要防护措施得当,人员直接进入接种室操作,既方便操作,也大大提高产量。据了解,目前,该乡种植黑木耳、香菇等食用菌达300多户,已成功发展60多万袋。
政策很给力 产业在壮大
“我们能成功发展食用菌产业,得益于乡上的优惠政策给力!”业主黄义贵感叹。目前,黄义贵已发展香菇10万袋,成为全乡发展食用菌数量最多的菇农。在界湾村,记者遇见正在管理菌棒的黄义贵。他是界湾村一组人,在该村“流转土地”6亩,一家人都投入在种植上。今年,是他投资发展香菇第一年,共种了10万袋,产值可达20万元。黄义贵开心地说:“我享受了不少优惠政策,种的香菇销路不愁,赚钱是肯定的。”据黄义贵介绍,该乡免费给他提供香菇种植场地,免费提供香菇接种室24间,还确保水、电、路三通。同时,还派他到外地学习香菇种植技术,聘请浙江师傅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为扶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该乡制定出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开展各项技术培训;统一协调土地,建立食用菌产业示范点;统一安排林业采伐指标,保证菇农建棚所需木材;统一协调贷款,解决菇农生产所需资金;统一提供补贴,为生产小区水、电、路给予配套。
菌业成支柱 助推百业兴
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全乡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了“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效应。家住通川区西外的万灵活,看到该乡大力扶持产业发展的优越条件,来到垛石村创建一个万只养鸡场。据万灵活介绍,他拟投资50多万元修建占地面积50余亩的万只养鸡场,预计在3年内养鸡5万只,年出栏肉鸡一万余只,年产值达24万元,纯收入10万余元。目前,他已养生蛋鸡3000多只,可收入8万余元。
目前,该乡在食用菌产业的带动下,畜牧业等其他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一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局面。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