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1-3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11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贞丰县天寿绿色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在一块田里,记者看到,几个用竹草编扎成的大棚排成一排。“别小看这几个不起眼的棚子,里面可有宝贝哟。”天寿绿色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天寿笑着说。
“每天早上10点钟采一次菇,然后,在中午12点之前和下午6点左右大棚关仓,平时多注意气温,白蘑菇大棚在15℃以下必须开仓,超过25℃就得关仓。巴西菇大棚则不同,25℃以上开仓,25℃以下关仓,每天采菇3到4次。”正在白蘑菇大棚里进行管理的老杨对记者说,“目前,基地有6个大棚,去年至今,已采巴西菇1吨左右,干菇每斤市场价格在50元左右。”
记者看到,大棚里,用竹片和稻草捆扎而成的菌床上已经冒出白色的小蘑菇,有的排成一排,有的聚在一堆,很是夺人眼球。
贞丰县天寿绿色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12月,该合作社投入40多万元,在大碑村建立了食用菌基地。去年至今,基地共产巴西菇和白蘑菇25吨,并且在市场上被一抢而空,创收近20万元。
“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要扩大基地,要让更多的农民进入合作社成为社员,做大规模,才能更好地对接市场,最终让合作社与菌农实现双赢。”朱元寿坚定地说,“我们这个合作社主要是带领农民培育食用菌种,栽种白蘑菇和巴西菇,创新增收门路。”
据了解,贞丰天寿绿色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帮助农民和社农栽种白蘑菇和巴西菇。合作社的社农建一个大棚只需出4000多元的竹子钱,合作社则及时提供垫资的菌种和其它不足资金,并无偿提供技术指导,还以每斤2.1元的保底价回收巴西菇。对于基地附近农民,合作社则发放栽种宣传资料,邀请农民到基地学习,让农民了解这项新产业。
朱天寿告诉记者,每占地150平方米巴西菇大棚年平均产量3吨左右,按2.1元的保底价格算,每个大棚年收入1.3万元左右,第一年除去成本6000元,此后的三年共除去成本1.05万元,四年纯收入可实现3.5万元。目前,巴西菇主要销往福建沿海一带,白蘑菇则销往州内市场,市场上不仅销势好,而且价位高,农民栽种白蘑菇和巴西菇前景广阔。
“栽种白蘑菇和巴西菇,我们几代人都没见过,但看到合作社实打实取得的效益,我们相信有了合作社的引领,栽种白蘑菇和巴西菇增收肯定有盼头。等在外打工的娃娃今年回来过年,我就叫他们不要出去了,加入合作社。我又是村干部,率先带头搞2个大棚。”大碑村一村干部如是说。成立不到一年时间的天寿绿色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有大碑村新场组近20家农户加入,合作社还把基地覆盖到了者相镇。
采访中记者获悉,由于贞丰天寿绿色食用菌基地是一个创新发展,引领农民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增收门路的基地,11月初,被省商务厅与省财政厅综合评审后确定为2011年贵州省“农超对接”建设项目,获得30万元建设补贴资金。同时,福建客商与该合作社携手开发巴西菇已达成协议,这些无疑都为贞丰天寿绿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栽种白蘑菇和巴西菇实现双赢注入了“强心剂”。
“合作社下一步发展就是抓住食用菌市场前景广阔,基地成为‘农超对接’建设项目这一契机,扩大基地覆盖面,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基地建设中来,让更多的农民种植白蘑菇和巴西菇增收致富。同时,加强与县农业、工商管理等部门沟通协调,申请无公害绿色食品,并申报商标注册,把食用菌培育成贞丰农民增收的一项新产业。”对未来的发展,朱天寿信心十足。
就要离开基地时,朱天寿叫住记者,“等一下,城里刚打来电话要白蘑菇,采一点带进城去。白蘑菇在贞丰、兴仁、安龙每天的销售都在300斤以上,有时真有点忙不过来的感觉。”
瞄准市场,创新发展,贞丰天寿绿色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农民勇闯增收路越走越宽广。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