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蘑菇撑起致富伞
发布时间:2012-03-2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趁着前几天天气好,抓紧时间建了几个菇棚,扩大秀珍菇种植规模。”郑维红指着眼前新建的菇棚,显得意气风发。作为我区最大的食用菌种植基地——澥浦鹿山食用菌基地的负责人,郑维红用了三年时间,把种植基地从6亩地扩建到现在的60亩,年产值从几十万元猛增至两千万元,走出了一条产销两旺的农业致富之路。
2009年,郑维红承包了6亩土地,投资40万元,建起了8个高标准控温菇棚,试水香菇种植。尽管学的是农技专业,但种植食用菌还是第一次,郑维红只能边学习边实践,“当时买了很多食用菌养殖的书自学,之所以选择香菇,也是因为这个菌类的种植技术相对简单,从而降低风险。”
一开始,郑维红便选择了一条独立钻研的种植道路,从菇棚的建设、菌棒的制作乃至温度及湿度的控制,都得靠自己摸索、学习。第一年,郑维红8个菇棚的香菇产量就突破了6万公斤,仅仅用了两年时间,他差不多就收回了投资。
郑维红并不满足,他给自己定下的首要目标便是扩大种植规模。当时他遇到了一位有着几十年食用菌养殖经验的专家,郑维红提出合作种植的想法,双方一拍即合。“仅种植香菇,品种过于单一。有了技术,我们就计划种植一些附加值高的食用菌。”经过前期市场调查和综合评估,郑维红决定尝试种植秀珍菇。
“种植香菇的主要基质原料是木屑,但香菇生长周期较长,一年只能采摘一季,虽然市场前景也不错,但远不及秀珍菇。”郑维红告诉记者,在传统栽培模式中,秀珍菇的主要基质原料是棉籽壳,两者种植成本相差不大,但是秀珍菇生长周期短,一年可采摘三季,利润空间可以得到大幅提升。
从2011年开始,郑维红跟合伙人共同投资近400万元用于食用菌种植,食用菌基地的占地面积已经是当初的整整十倍,高标准控温菇棚的数量也达到了40多个。“食用菌种植的最大难点主要是基质原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菌棒,有些养殖户的菌棒是外购的,而我们基地的菌棒都是自己动手做的。”郑维红告诉记者,土肥才能有好收成,只有保证菌棒的质量,同时严格把控菌棚内的温度和湿度,食用菌的产量才能得到保证,“现在我们每一个菌棒的食用菌产量可以达到1公斤左右,折算下来每亩地每一季的产值就能突破20万元。”郑维红的兴奋溢于言表。
经过几年的种植,郑维红发现,香菇、金针菇等食用菌价格随市场波动较大,而秀珍菇的价格则相对稳定,“批发价高时每公斤可以达到16元,最低时一般不低于13元,销量也比其他菇类好。”郑维红适时调整种植比例,把种植重点放在秀珍菇上,目前鹿山食用菌基地的秀珍菇产量占总产量的70%以上,每天上午都有来自宁波各大批发市场的批发商上门提货,各种菌菇供不应求,“有时候拿货的人多,采摘量少,他们还会抢起来呢。”
尽管市场行情好,郑维红心里却有了一个想法,“以前种植规模小,价高价低都由批发商说了算,有时候几毛一斤的差价,却直接影响了菇农的收入,现在我们基地的食用菌在宁波市场的比重不断增加,我想尽己所能保障其他种菇户的利益。”郑维红告诉记者,他希望借助自己的品牌效应,建立本地市场食用菌的良性价格机制,采用市场直供模式,减少中间环节,维护菇农和消费者的利益。
这两天,郑维红还为种植食用菌产生的废物找到了下家,他听说利用完以后的菌棒可以作为花卉、农作物的有机肥料,便专门咨询了农业专家,得到肯定答复后,他联系了农业种植户和苗圃,“在我这里是废料,处理需要人力物力,到了别人那里能循环再利用产生效益,一举两得的事,何乐而不为。”郑维红看着眼前的一个个菇棚,幸福的笑容挂在脸上……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