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4-2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早春四月,静海县林海循环经济区。
一排排海棠树绽放着鲜艳的花朵,四月和风拂过,林间落英缤纷。
不远处的槐树苗滋生着嫩绿的枝丫,桃树也顶着粉红的花蕾,几名农民在林木间施肥剪枝,忙得不亦乐乎。
抬眼望去,林木如海,花开如画,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
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地处静海西北部,北起大清河南岸,南至静文路,西起子牙河西堤,东至黑龙港河东堤,规划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涉及台头、王口、梁头、独流、良王庄5个乡镇。
目前,林下经济3万亩,设施与特色农业4万亩,植树10多万株,初步形成了林地食用菌,散养禽,棚室蔬菜、瓜果,花卉观光苗圃等特色优势产业。并且林海一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700多万吨,释放氧气1300多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大氧吧。
林下种植帮助村民致富
在林海中的杨树种植区,几名村民正在忙着清理林间的黑色冷棚。所谓冷棚就是在一排排杨树之间搭建的简易塑料大棚。
“再过两天就要把温室里面的香菇菌棒种到这冷棚里。”58岁的马洪珍说,林海经济区在温室大棚种平菇,现在已经出菇了,随出随卖,而冷棚是用来种香菇的,她这两天正忙着培育挑选香菇菌棒,过几天就把这些菌棒栽植到冷棚种植。
马洪珍是静海孟庄子的村民,在林海种植蘑菇已经3年了,生意越做越大,在林海的杨树林间,已建立了36个温室大棚和398个冷棚。
马洪珍说,和其他区县种植蘑菇的农民相比,他们在林海搭建的冷棚成本很低,大棚两侧大杨树的树荫是一种天然“资源”,可以给冷棚里面的香菇提供合适的温度与湿度,香菇菌棒放到冷棚里,只要适当照料就可以出菇,技术要求不高,但林海的环境资源却是其他区县种植户无法达到的。
“蘑菇出来不愁卖。”马洪珍说,因为林海地区靠近河北省,所以每年七八月份出菇的时候,来自河北、北京以及本市的众多商贩就到林海直接收购。
马洪珍一家以前在村里靠种地为生,一亩地一年纯收入不过一两千元,而自从几个村民合伙在林海示范区承包种植蘑菇,年收入翻了几番,现在每年几个合伙人都能分到几万元。
政府扶持残疾人林海“淘金”
离马洪珍的种植区不远,是独流镇92名残疾人合办的鸿运林下养殖合作社。
“林海经济还是残疾人的扶贫致富基地。”肢体残疾的王洪生是合作社的发起人,他介绍,林海经济区对附近5个乡镇的残疾人有特殊优惠政策,残疾人可以用自己的二亩地入股,参与合作社在林海的种养殖业经营,如果有劳动能力的,就安排在林海打工,没有劳动能力的就等着每年分红。
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在林海工作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林间养殖鸡鸭,另一种是在林下种植食用菌。王洪生等人经营的养鸡场,就是由12名轻度残疾的村民负责喂养和清理工作,每人每月1200元工资。
近来王洪生很忙,除了养鸡鸭,他还带着残疾人钻研利用林海的空间种植更多品种的蘑菇,让参与合作社的残疾人都富裕起来。
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办公室李庆刚主任说,林海示范区除了打造绿色经济,为当地乡镇提供创就业机会,政府部门还计划把林海示范区打造成扶贫助残基地。目前除了村民承包建造的种植棚,静海县政府还直接投资专门为残疾人合作社建设了部分林下冷棚。
这些大棚的种植菌棒都是由政府出钱雇人生产,然后雇人把菌棒搬入冷棚里,而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到这里工作只负责两件事,那就是采蘑菇和卖蘑菇,不用太累,直接受益。现在这里的很多残疾人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提高,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入股林海示范区内的残疾人创业合作社。这样可以把过去针对残疾人的“输血”帮助,变成让他们参与劳动和经营的“造血”帮助,让更多残疾人活得更有尊严。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