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药用菌与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食...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安全吃菌知多少

    安全吃菌知多少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24食用菌产业数智化创新发展大会

    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成...

    拓宽种植食用菌地域 瞄准生态林间

    发布时间:2012-08-2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浅谈发展林下菇业意义与实施

    内容摘要:食用菌生产已成为农村经济主要来源,然而相继出现菇粮争地,林菇矛盾。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林地栽培食用菌重要意义,林下栽培菇菌基本条件,林下菇菌生产方式与对应品种,林下栽培菇菌产品前景,为山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借鉴。
    (一)林下栽培食用菌重要意义

    1、拓宽菇菌栽培地域,解决菇粮争地矛盾
    食用菌生产成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的主要经济来源,列入级地政府关注民生、为民办实事的一项策略,相继地出台了许多惠民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有力促使产业迅速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3000多万吨,跃居世界首位。许多贫困山区通过种菇搞活经济,实现小康,这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
    随着食用菌栽培面积的扩大,必然出现与粮争地,形成菇粮矛盾。福建菇业发展名列全国前矛,但粮田面积有限,前些年闽北某县政府下令“退菇还粮”,仅几天时间全县400多个菇棚,就有80%被拆除,菇民对此甚为不满。然而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近年来食用菌产业进入工厂化设施栽培,占用粮田建厂搭棚逐年扩大,粮田面积逐年减少,菇粮争地矛盾明显突出。
    发展林地食用菌产业,从宏观上它是解决菇粮争地矛盾的战略性措施,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林地栽培食用菌之后,排放的菌渣,是一种有机肥,直接回林地增加肥料,改良林地土壤,促使林木加快生长,其实质是“近期得到,长期得林,以短养长,良性循环”促进菇业和生态林业两相可持续发展。山东省高密市有林地62万亩,森林覆盖率38.4%,近年来该市把发展林下种菇列入农业产业十大项目之一。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林地食用菌发展意见》,财政对面积在2亩以上的林地种菇户,按每袋0.2元的标准进行补贴,信贷部门提供专项贷款,促进林下菇业发展。全市林下种植黑木耳、香菇等品种1.2万亩,农民增收7000多万元。林地菇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农民增收的又一新途径;亦成为有识企业家开发林地经济一个目标。上海市兆旺蕈菌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泽福利用青甫区千亩香樟树林下,发展袋栽香菇、黑木耳60万袋,作为绿色种菇基地。

    2、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整体效益
    森林孕育着菇。菇(指木生菌)是森林之子,是大自然对人类回报的一种方式。千把年来我国山区农民利用林木资源发展种菇事业,作为谋生的一种手段,已世代相传。
    种菇砍树,是菇业生产的原料来源,但砍伐过量,破坏生态环境,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人们记忆犹新的是1998年夏季,南方长江和北方嫩江、松花江暴发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国家和人民财产糟受惨重损失。究其原因是生态受破坏,这其中也不可避免有些山区森林砍伐过量,水土保持困难。
    由于食用菌是一项资源消耗型产业,菌林矛盾是许多主产区制约发展的因素之一。前此年在福建和河南主产区地方政府,相继地出台了《禁止砍树种菇》的强制性文件,致使菇业尤其是香菇生产出现夭折,菇民生活受到严重威胁。“发展菇业和生态保护”,“要菇菌金山,还是要绿水青山”等话题成了社会争议的焦点,作为地方“父母官”来说,既要金山也要青山。关键在于正视林菇关系,妥善解决种菇原料。福建省古田县首创了代料栽培食用菌,以棉籽壳、玉米芯、甘庶渣、林果桑枝条等代替木料,栽培各种菇菌,每年平均节约木材2亿多立方米,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又解决种菇原料的难题。发展林下菇业,可以充分发挥用材林正常砍伐和林地更新抚育间伐材、经济林的果桑修剪枝条,以及木材加工厂的边材碎屑等下脚料,作为代料栽培菇菌,有效地解决种菇砍伐的焦点难题。推动了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传统单一的木材生产,向林菌高效复作模式发展,使广大农民看到了新型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更加爱护森林,发展林业。香菇主产区的浙江省庆元县通过SWO分析,全县每年菇菌生产量在1.5亿袋左右。其中香菇1亿袋,森林复盖率达86%,跃居全省之首。经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卫生透感数据和生态环境调查,该县在全国2348个县(市、区)中名列第一,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菇业发展提供了天然良地,促进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林地综合效益倍增。2009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邹平芳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时,对食用菌产业在现代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3、广开山区农民致富门路,加速实现小康
    林下菇业的开发,不仅解决了菇粮争地,菇林和谐发展,更主要是为了山区农民广开避一条种菇致富新门路。古长城北侧的河北兴隆县有林地383万亩,森林覆盖率46.7%,是林果大县,大自然形成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该县充分利用林下资源,走出“用空间换面积,用技术求效益”的食用菌特色发展之路,全县发展菇菌5500万袋,农民增收超过1亿元。湖北保康县核桃种植面积50万亩,全县每年修剪核桃枝条近8000万千克,核桃壳6000万千克,这两项共1.4亿千克,用于生产菇菌5180万袋,农民增加收入5000多万元。
    林下菇业已成为广大山区农民保护生态、利用生态,创造财富,实现小康的一个好路径。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的长宁县“蜀南竹海”是全国十大最美森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该县依托竹资源优势,发展林下经济的竹海,打造“竹海+竹荪”,提出“万顷竹海,生态竹荪”的新思路。建立竹荪种植核心区域,常年保持3万亩,辐射带动20万亩,系列开发迈向产值50亿元方向发展,使更多山区农民热爱林业,保护林业,发展林下菇业。
    林下菇业范围和内容越来越广,北京市海淀区紧邻城市,节假日游人较多。许多游客选择了观光,采摘果园乐趣。近年来,利用果树采摘园间栽培鸡腿蘑、香菇等食用菌,新开避一项果林采菇乐趣新的旅游内容,颇受观光度假游客喜欢!

    (二)林下栽培菇菌基本条件
    1、山势林相与郁闭度要求
    林地下种菇的山势,以平坦空旷,通风、向阳为适;山区林地海拔高低不限,但坡度以12°—18°的缓坡林为最适;而陡峭凸凹不平林地操作不便。林相成片长势整齐,疏密适中;植株行距4—7米,株距2—3米的林间,树种,用材林或经济林均可;森林郁闭度50%—80%范围为适。树龄因树种和林地土壤,以及管理差异而悬珠,一般速生树种3—4年,缓慢树种7—8年达到郁闭度条件。
    2、林地土壤要求
    林下栽培食用菌,首行是充分利用林地作为栽培场所。所有的林地之所以能生长林木,说明其土壤对林木生长要求适应,因此无论林地土壤条件如何,均可作为栽培不同菇菌品种和相适应的栽培方式。但林地不同,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的含量有别,为此必须进行事先抽样检测,按NY5358-200)《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中土壤质量要求每千克标准:镉(以Cd计)含量不超0.40毫克,总汞(以Hg计)不超0.35毫克,总砷(以As计)不超25毫克,铅(以Pb计)不超50毫克。同时要求3公里之内无生活垃圾堆放和填埋场,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堆放和填埋场等。
    3、水源水质保证
    菇菌生长与林木生长不同,林木生长靠树根吸收土壤内积累的水分和吸收空间中的湿度。而菇菌生长过程中,前期菌丝生长靠培养料中的水分维持发育所需;而进入子实体生长还需要从外界人为喷水增湿,促进正常发育,也就是常说的“一斤鲜菇九两水”。因此作为种菇林地必需选择有水源的地方。
    俗话说“山高水更高”说明高山必有水,而且水质较清洁冷凉。作为发展林下种菇场地,可通过安装管道引进山间泉水;平川林地可采取打井抽地下水,尤其广东、海南、广西沿海地区防护林地之广,通过打井引水或建蓄水池等来解决林下种菇日常用水需要。对水质要示按NY5358-2007生产用水中污染物的指标要求:混浊度不超3度,不得有异臭、异味,总坤每升不超0.05毫克,总汞不超0.001毫克,镉不超0.01毫克,铅不超0.05毫克。
    4、交通运输方便
    林下种菇的主要原料是森林中的枝条、野草等,需要切碎加工,这就要把切碎机械运进林地;种菇辅助培养料麦麸、米糠、石膏或石灰等需从城里进林地;菇菌产品采收后鲜菇要进城,需车辆运行。因此种菇林地要选择交通方便,这样有利生产。但对铁路、公路主干线的林地,由于车辆运行速度快,风沙流量大,地区震动性波及容易带来环境污染菇体和震动刺激菌丝早产等不良后果,因此不适宜。
    5、周围环境无害化
    栽培菇菌的林地必须远离有关虫源、粉尘、化学等污染的场所。要求林地3公里以内无煤矿、乌矿、石灰厂、石板材厂,沙石粉料厂等扬尘作业厂矿,以及造纸厂、化肥厂、印染、制革、皮毛等加工厂。从周围环境上排除林地菇菌生产过程遭受水源和空气的污染,确保林地环境无害化,产品质量的安全性。

    (三)林下菇菌生产方式与配对品种
    林下菇菌的栽培方式必须根据当地传统栽培习惯适用栽培品种,因地制宜规划安排生产。从现有经验看大体有以下五种方式:
    1、林间露地套种
    根据林木的植株之间相距的空间和地面,作为露地排袋栽培的畦床。床上搭圆拱塑料棚用于防雨,利用林荫自然遮阳,适于栽培香菇、榆黄蘑、黄伞、金针菇、猴头菇等袋栽品种。而黑木耳利用地面摆袋,上不加塑棚,实行全光育仿生态栽培。
    2、林地覆土栽培
    利用林间空地整成1—1.4米宽的畦床,在床上直接堆放发酵料或生料,通过播种出菇。广泛应用于竹荪仿生栽培,播种覆土后,上不搭棚,露天开放式出菇。而双孢蘑菇、鸡腿蘑、大球盖菇、姬松茸、虎奶菇、长根菇、平菇等覆土栽培的品种。也适于不需覆土的品种如草菇等,畦床上方搭圆拱塑棚,防雨即可。
    3、林间吊袋栽培
    利用林木之间的隔离空间,用尼龙绳和不锈铁丝顺林木植株距离,采取延株捆线,在每条线上等距离打结,用铁丝扭成“S”型小钩,勾住菌袋。可以由上而下挂3—5层,形成空间立体长菇。此种方式适于黑木耳、毛木耳、榆耳带袋划穴出耳的品种生产。
    4、林旁山拗搭棚栽培
    高山林地夏季气温凉爽,可以利用林旁和山拗荫凉处搭建竹木结构的简易菇棚,进行反季节栽培银耳、秀珍菇等中温型的品种。此种菇棚,以宽3.6—4.3米,长10—12米,高4米为适,竹木骨架,内设6—8层培养架;棚外四周和上方覆盖黑色塑膜,加草帘,棚顶设微喷设施。
    5、树蔸挖穴仿生栽培
    利用砍伐过的松树,蔸挖穴播种云茯,利用旧毛竹头挖穴接种竹荪,上面覆土、杂草盖面,靠木竹蔸及根的作为天然培养料,靠天然生态发菌长菇,属为仿原生态栽培的一种模式。
    6、返生态野生栽培
    返生态菇菌野生栽培同仿生栽培,两种形式不同。仿生栽培是人工控制栽培,而返生态栽培是采用人工从野生菇菌地挖取菌丝体,返回适合该品种生长的林地,在全天候环境中自然繁殖菌丝而长菇。目前常用于人工难以引种驯化栽培野生菇种的松茸、鸡纵菌、红菇、牛肝菌等一类品种。

    (四)林下菇菌产品前景展望
    1、产品质量优良
    林下菌业最大优势是利用夏季树枝茂盛,气候荫凉,林间晨雾弥漫,空气新鲜,为菇菌生长提供良好的天然环境,环境条件。因此其产出是优质菇品,带有野生气息和自然风味;更主要是无污染,清洁卫生。
    2、逆季上市你无我有
    菇菌品种中大多数是春秋栽培,而夏季气候炎热,自然条件不适种菇。林地种菇选中温型品种夏季上市,你无我有;而且成本低廉,竞争力强,填补了夏季市场缺菇的空白,受到消费者欢迎。
    3、成本低廉效益好
    利用林地种菇、拓宽种菇空间,利用树木郁闭度免棚或简棚种菇,利用林业木条和枝叶作原料等,这些都带有半天然性的栽培,其成本比常规栽培会降低30%。特别是现在工厂化生产,全天候电控环境电耗,要占整个生产成本的25%。河南省商丘市利用杨树林地畦栽杏鲍菇,其成本仅是工厂化生产的50%。林下菇业靠天然气候和就地原料,成本低谦,相应地生产效益好。福建省顺昌县菇农利用毛竹林间空地,用竹丝、竹枝、竹粉、竹叶仿生态栽培竹荪,每年栽培2000多亩,生产周期3个月,平均亩产竹荪干品100千克,产值8000元,成本2000元,亩创利润6000元。
    4、保护环境泽惠后代
    林下菇业实质性是一种利用生态,生财致富,保护生态,青山永绿,是林菇相互依托的一个创新。素有“浙西南林海”之称的浙江龙泉市,2010年全市发展香菇2亿袋,总产值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1/3。全市森林面积3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4.2%,有750个木制品加工厂,年排放2.2亿立方米废料尽用于种菇,实现“林菌双向发展”。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