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新鲜,我们的菇傍晚采摘、凌晨出货,当天就可以到达北京海底捞、西贝的餐桌上。”山东友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启相介绍,一朵菌菇跨越700公里进京,每天800吨鲜菇“奔驰”在大江南北,这得益于邹城蘑菇“工厂化生产”带来的产能质变。
行走在友泓生物这座超级工厂,金针菇被装在一个个透明的玻璃瓶里,通过“云轨”一样的空中传送设备运送到恒温、恒湿、光线适合的车间培育。每个菇房都有智能化操作屏,能实时控制蘑菇生长所需的温、光、水、气,生产过程更高效。“传统大棚种金针菇一年只能收两季,我们用液体菌种制备技术加瓶栽工艺,再加上智能化的工厂生产模式,能做到全年不间断生产。”林启相表示,厂区目前日产金针菇160吨,除直供北京,还销往山东、天津、郑州等地的餐饮企业,年产值达2.8亿元。
像友泓生物这样的超级工厂,在邹城已有23家。通过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一批龙头企业竞相崛起,工厂化生产的集群效应令人瞩目。目前,全市食用菌种植规模达2600万平方米,年产鲜菇45万吨。其中,工厂化金针菇产量约占全国工厂化金针菇的14%,杏鲍菇占2%,形成了全国领先的工厂化食用菌产业集群。
邹城蘑菇不仅内销红火,还走出国门,出口到东南亚、欧美、大洋洲等地。友泓生物子公司友和生物作为北方首家瓶栽杏鲍菇工厂,其“鲍小杏”杏鲍菇每日出口超20吨,价格是传统袋栽产品的两倍。靠的就是标准化生产带来的稳定品质。(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