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2-0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广西多举措强力推进食用菌,促进了一个新产业的兴起,实现了“六大”跨越。
——规模大增加。近十年,广西食用菌生产从小到大,经历了一个快速扩张的过程。据统计,广西食用菌生产面积在2002年度仅有0.57亿平方米,到2011年度已猛增到1.25亿平方米,规模扩大了1.19倍,有30个县(市、区)的栽培面积超过了百万平方米,小作物已摇身变成了大产业。
——区域大突破。目前广西食用菌已形成了不同品种的优势主产区,一条从全州-兴安-灵川-临桂-荔浦-八步-鹿寨-柳城-宜州-武宣-金秀-覃塘-横县-青秀-浦北-钦南等纵贯南北的食用菌产业带赫然而出,引人注目。
——周期大延长。通过引导发动、示范推广,广西云耳、秀珍菇、金福菇、夏香菇、灵芝、竹荪等一批中高温名优品种生产逐步推开,比重逐年增加,其中中高温品种——秀珍菇产量从2002年的几乎为零发展到2011年的4.14万吨。高、中、低温型菇搭配,实现了由单一冬季栽培向周年生产的发展,有效填补了夏秋季节食用菌供应的不足。
——产量大增加。广西食用菌主要生产品种有双孢蘑菇、平菇、香菇、木耳、金针菇和秀珍菇等。2011年度广西食用菌鲜品总产量93.08万吨,比2002年度的12.03万吨增长了674%,翻了近七倍。
——效益大提高。广西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的这几年,也正是销售行情持续上涨的几年,2011年度广西食用菌鲜品总产值达到了60.88亿元,比2002年度的5.00亿元增长了1118%,翻了十一倍;有18个县(市、区)的产值超过了亿元。在广西,因菇强县、因菇兴镇、因菇富农的新典型层出不穷、亮点纷呈。实践证明:食用菌产业是农民增收的一个“短、平、快”的好产业,它的投入产出比在1:2至1:8之间,最高可达1:15。种植食用菌,亩产值少则1.5万元,多的超过10万元,实现“万元田”轻轻松松。
——产业大提升。近年来,广西以良种、良法、产业化为基本思路,在发展中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化菌政管理、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有力推进了食用菌产业快速提升,产品更加多样化、方便化、高质化,产业更加规模化、规范化、有序化。
展望前景,广西食用菌产值锁定百亿元目标
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种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了将食用菌优势产区的发展作为全区五大蔬菜优势产区之一加以打造;《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十二五”期间,广西食用菌综合生产能力要有大步提高,到2015年,全区总产量达到170万吨,年均增长15%,总产值百亿元,进入全国食用菌主产大省前列。
目前,广西各级农业部门已达成共识: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是深化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农林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是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引领健康饮食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出口创汇的重要途径。他们决心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富民强桂”新跨越,勇于创新,克难攻坚,力争实现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的宏伟目标,把食用菌产业真正做成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