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奚俊霞 通江银耳科研所 余康)通江县位于四川巴中市东北部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是银耳的发祥地。种植银耳一直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也为县域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通江县银耳种植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早在明代,通江银耳便以“皇家养生益年珍品”而享誉当世。后来在清代末期,因治愈了慈溪太后痢疾一病更是名扬天下。1991年首届通江银耳节在通江举行,吸引了来自海内外数千名客商的青睐和佳誉,并获得众多商人的投资。1995年3月,通江县被首批败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暨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为 “中国银耳之乡”。
2013年,通江县种植青岗段木银耳70万瓶,面积达2.1万亩,木屑银耳2550万袋,耳农7000多户,截止10月底,全县银耳采收结束,年产干品银耳1560吨,产值达7.35亿元。银耳种植全部采用纯天然、有机、绿色种植方式,银耳产品全部实现无硫化加工生产,有效保证通江银耳品牌和上等品质。每年前来购销银耳的客商达500多人次,不仅沿海一些商家派有专人常住通江采购银耳,空运至香港、新家坡,再转销东南亚及欧美各国,而且还有外国人专程到通江收购银耳。通江成为全国规模最大、产量最高、效益最好的银耳种植核心区域之一,也是川陕渝银耳营销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