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食用菌产业发展需要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发布时间:2013-11-2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记者 姬丹丹 )陕西省食用菌产业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后,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食用菌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可忽略的问题。陕西省园艺蚕桑技术工作站霍国琴老师在西安近期举行的的全国食用菌会议上就陕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提出了几点:
(一)生产规模仍然偏小。虽然陕西省食用菌产业总体情况在近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渠道发展较迟的原因,和兄弟省相比,生产规模偏小,就资源禀赋和秸秆原料而言,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组织化程度仍然较低。目前,陕西省食用菌生产基地规模小而散,生产设施设备落后,生产方式仍以散户生产为主,农户自发生产比例占70%以上,企业、合作社有组织的生产不足30%。客观上生产总量虽逐年增加,但生产基地集约度不高,陕南山区近乎80%的村都有食用菌生产,但规模化专业村却占不到食用菌生产村的20%,基地比较分散。宏观上缺乏有效的管理指导,微观上专业合作社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联结农户的利益机制尚未形成,单家独户的产销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
(三)技术体系仍然薄弱。目前,陕西省食用菌生产中手工装料、土法灭菌等传统技术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技术创新不足,生产经营水平仍然较低。食用菌生产及菌种繁育推广体系不健全,专业技术推广单位较少,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且掌握的技术知识有限,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速度慢。同时菌种研究、试验、示范和繁育推广机构更少,技术研发能力弱。一大批野生菌品种和珍稀品种尚不能人工栽培,亟待保护和研究开发。产品加工水平不高,新型加工工艺和技术缺乏,关键技术难题难以攻克。目前,全省虽有150多个菌种生产厂,但生产规模都较小,生产能力较低,其中二级以上菌种生产厂仅有10个,大多都是三级菌种厂,仅能繁殖生产用菌种,一、二级菌种多数靠从外省购进。相当多的三级菌种生产厂无证生产经营,环境条件差,管理水平低,技术和设备落后,生产的菌种难以保证质量,严重影响食用菌产量和质量水平的提升。
(四)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少是制约我省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的重大障碍,目前,我省专门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的大型龙头企业只有几家,多数企业只把食用菌作为兼业经营的一项内容,处于补充调整地位。小型生产经营企业由于受规模、资金和辐射范围的限制,带动性差,造成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市场开发能力弱。食用菌的经营销售主要靠浙江、福建、河南、湖北等外地小商贩上门收购,缺少价格话语权,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加工企业少而小,且仅限于烘干和鲜销,初级产品占比重较大,产品档次低、品牌少、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弱。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