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金仓:点“草”成金的“蘑菇大王”
在庐江县冶父山镇罗岗村,有一位名叫夏金仓的农民,今年53岁,从事食用菌研究与科普推广工作30多年,从创办食用菌协会、研究所到组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一路走来,成绩斐然,辐射带动5万多户农民走上蘑菇栽培致富之路,年创产值近1.3亿元。为此,他先后荣获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安徽省农民创业带头人等十多项荣誉称号,被当地群众称为“蘑菇大王”。
扎根乡村,艰苦创业
“你看这菇肉多厚实!”夏金仓随手摘下一大朵平菇向参观者展示。灵芝遍地开花、香菇撑开小伞、木耳伸出耳朵……走进2000多平方米的连栋大棚,大家就被眼前的各种各样的食用菌吸引住了,一眼望去,眼前是“菇的海洋”。
1980年,两次高考落榜后,夏金仓萌发创业致富的梦想,他从广播中听到食用菌行业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决定沿着这条道走下去。
说干就干。夏金仓到处拜师学艺,然后在家搞试验。在第一茬平菇成熟前,他吃住在大棚里,紧盯着各个菌袋,生怕出现一点差错。在食用菌栽培试验成功后的第二年,他种下的1.4亩平菇长得铺天盖地,采摘1.5万公斤,获纯利润2万多元。
带动乡邻,共同致富
夏金仓成为远近闻名的“蘑菇大王”,乡亲们闻讯纷纷要求前来学习,他毫不保留地传授食用菌技术,并采取协会+基地+会员农户的模式,带动千家万户共同致富。
庐江县庐城镇迎松村53岁农民朱世早,因妻子瘫痪,两个儿子读大学,家境十分贫困。他找到夏金仓想发展食用菌,苦于没有本钱。夏金仓打了包票,不但教技术,还赊原料和菌种。头一年,朱世早收入3万多元。夏金仓没有讨要本钱,而是建议他采取“滚雪球”的方式扩大生产规模,脱贫致富。
热心科研,点“草”成金
夏金仓对食用菌栽培的研究,并未停歇。当看到农户们为农作物秸秆禁烧后的处理问题而发愁后,夏金仓就琢磨出小麦秸秆、稻草、花生壳、锯末+豆粕,添加活性酶的方式,栽种食用菌,一年能“吃掉”1000多吨秸秆。与此同时,他将菇农的“下脚料”收集起来,制成栽花用的肥料。就在这“一增一减”之间,粮农和菇农每亩分别增收300元、600元。另外,他将灵芝与假山、根雕等组合起来,制成灵芝工艺品,一盆卖到1000多元。
近年来,夏金仓潜心探索研究了“木屑栽培黄山灵芝”、“锯末袋栽毛木耳”、“熟料栽培蘑菇”、“废料栽培鸡腿菇”等新技术,均获得不错的经济效益,深受农户欢迎。(钱良好 柳书节)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