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松:80后矿工华丽转身成“平菇大王”
发布时间:2014-12-02
来源:重庆日报农村版
“李老板好,今天实在没货了,明天我优先给你发500斤平菇行吗?”11月25日,笔者在巫溪县塘坊镇见到“平菇大王”张三松时,他正和县城一位蔬菜批发商通话。
除了在平菇生产基地里忙碌,“应付”大小采购商接连打来的要货电话也成为他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些天来,新鲜平菇的销售实在是太火了。
告别矿工生活
张三松是巫溪县中岗乡渔沙村人,今年33岁,是个80后年轻人。
早些年,他是外地一家铁矿的矿工,长期从事地下作业。
虽说每月收入有好几千元,在工薪一族中也算不错了,但张三松的内心一直不怎么踏实:一来下井作业属高危行业,不适合干一辈子;二来是给人打工,和自己创业毕竟是两码事。
近年来,随着家乡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岗乡许多外出村民纷纷返乡创业。张三松很快发现了这一趋势,2009年拿定主意放下镐锄、摘下头灯,也回到了渔沙村。
遭遇当头一棒
回家干什么合适?经反复考察,张三松决定种植平菇。
到万州苦学半年种植技术后,他有了自信,第二年上半年试着在自家责任田里种了2000袋平菇。投资不算大,仅几万元。
为节省开支,不管是平整土地、搭建棚架还是搅拌菌料……张三松都亲自上阵,就盼着这茬平菇能大获丰收,一炮打响。
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张三松很快遭遇当头一棒:因为菌种出了问题,再加上管理不善,2000袋菌种最后全部“打倒”,几万元投资付诸东流。
再次外出学艺
这一次失败,让张三松猛然清醒过来,意识到了自己在技术上的严重不足。于是再次出门学艺,并虚心向乡农服中心的技术员讨教,总算补上了这一课。
2010年下半年,第二批试种的平菇全面丰收;2011年,张三松稳步扩大种植规模,当年种菌两万袋,产出新鲜平菇5万斤。批发售价最低4元/斤,当年销售总收入突破20万元。
平菇销售,新鲜最为重要。中岗乡是巫溪县最为边远的乡镇,交通条件落后,严重制约了张三松的种植基地进一步发展壮大。
为此,他在保留既有种植基地的同时,将目光标准了地处城郊的塘坊镇。
成为“平菇大王”
2011年,张三松投资数十万元在塘坊镇新建了一个占地700多平米的平菇种植基地。基地于2012年正式投产,菌袋数量很快达3万袋。
两处种植基地的产量相加,平菇年总产量为12万斤,主要销往巫溪县城和周边云阳、奉节等多个区县,年销售总收入超过40万元。张三松成为远近公认的“平菇种植大王”。
业精于专,业精于勤。张三松说,这些年平菇市场行情平稳、市场前景看好,接下来他准备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平菇种植规模,争取明年种菌数量达到6万袋。( 谢道玖)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