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1月11日上午,在河北廊坊召开的“全国第十二届菌需物资博览会” 食用菌工厂化技术模式专题论坛上,来自河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教授杨国良在会上作了《双孢菇工厂化生产的配方改良及模式升级》的专题报告,杨国良教授以实地考察山西昔阳当地发展双孢菇产业为例,谈到昔阳县立足自然资源、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尊重农民发展意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经过几年的摸索发展,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以双孢菇为主产品的全产业循环经济圈初步形成,但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以一家一户的传统种植模式为主,上千农户的堆肥制料过程难以实现标准化。
“国内外数十年的生产实践证明,蘑菇生产的成功与否?80%取决于堆肥质量的优劣;20%取决于栽培技术或菇房条件。”杨国良在发言中提到,在双孢菇生产最先进的荷兰,全国有家庭菇厂200多家,年产双孢菇近30万吨(约相当于15个昔阳县的产菇量),每年需要三次发酵(发菌)料100万吨!如此巨量的蘑菇基料,仅由三家制料场专业化生产,这种集中制料分散种菇的产业模式,保障荷兰蘑菇产业持续50年领先于世界。国情不同,我国不能照搬荷兰模式,但是可以吸取其技术精华,解决我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制料短板”问题。
随后,杨国良教授谈到在昔阳的双孢菇企业中成功实例,“厚基伟业公司”采用“隧道一次发酵,菇房二次发酵并出菇”的生产模式,解决了堆肥发酵不良导致杂菌感染的难题,双孢菇单产18-20kg/㎡。事实表明,隧道发酵是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应强力推广以解决堆肥不良而染绿霉的难题。
最后,杨国良教授结合多年在双孢菇生产中的实践经验,认为集中制料分散种菇,是蘑菇生产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由中国食用菌商务网主承办的全国菌需物资博览会,凭借规模大、参会人数多、效果直观,既是各大厂商展示新产品、新技术的大舞台,也是引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