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已发现的虫草种类多达1500余种,其中包括人们所熟知的冬虫夏草、蝉花虫草、蛹虫草等。尽管目前虫草产品种类日渐丰富,但产业发展仍存在诸多痛点。日前于辽宁沈阳召开的2017世界虫草论坛上,中科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李玉等专家,针对虫草菌种退化、虫草类真菌的资源科研究安全性评价和功能性等这些虫草产业发展痛点,在论坛和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精彩观点。
菌种培育和保藏极为重要
李玉院士团队很早就注重虫草菌种库建设,开展虫草研究菌种分类、鉴定和培育工作。专家认为,之所以开展虫草的菌种培育工作,一方面由于采挖野生虫草容易造成资源枯竭、生态破坏;另一方面,野生虫草含有多种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非常不利。因此,开展虫草的菌种培育和保藏工作对于实现虫草人工繁育和规模化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李玉院士在虫草菌种库建设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由他主导的菌种“一区一馆五库”建设方案主张在真菌原产地建立自然保育区,并在区外设立标本馆或展示馆,同时建立菌种库、菌体库、遗传物质库、有效成分库、综合信息库,从而切实保障虫草真菌的生长环境,保障虫草菌种的质量,确保虫草研发的高效和人工培育的可持续发展。
高度重视虫草的安全性和功能性
世界虫草论坛已经发展成为虫草行业富有专业性、科学性的学术探讨平台。李玉院士认为,通过世界虫草论坛,过去默默无闻的虫草行业如同平地惊雷,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因其独特的价值被推向医学界和药学界的前沿。李玉院士鼓励与会专家和代表发扬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推动虫草研究真正以全新科学的态度展现在世人面前,深度探知虫草科学与人体微生物的关系,进而开发出有科技含量的虫草类药品、保健食品,开拓一个全新的虫草时代。
期待政策“东风”早日吹来
距离冬虫夏草被取消了保健食品“特许”试点已一年有余,但冬虫夏草的人工培育目前仍未突破,且冬虫夏草的无性型定名为中国被毛孢,有性型为蝙蝠蛾被毛孢,但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命名混乱,仍统称为冬虫夏草。市场上甚至经常出现以假乱真的现象,一定程度上扰乱了虫草行业的现行秩序,打击了消费者对于虫草产品的信心。专家认为,“要想这个产业得到发展,一定要深入研发。”强调说。
李玉、李增智、郭顺星、杨冠兴等专家认为,虫草作为我国宝贵的生物资源,其研究和产业化,需要政府、研究机构、科研院校和企业来共同推动。蝉花虫草作为虫草家族的新品种脱颖而出,成为人们追求健康养生的新选择。在基础研究、安全性评价、规模化培育等方面均已完善的情况下,迫切需要政策的支持和行业发展规划,从而为虫草产业和大健康产业贡献力量。(中国食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