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陈小俊)近年来,临沂市沂水县县城北侧的铜锣山上原本有一座石材场,因存在污染,在2013年被关停后改建成食用菌种植基地。转型后,其生产的鲜银耳很快抢占了北方的市场,一朵就能卖到8元钱。转型后营收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实现了翻番,由原来的五六百万元,达到了现在的一千多万元,而且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良性互动。
2012年底,因为产生粉尘、噪声、废水等污染,铜锣山石材场连同沂水县城周边其他12家类似企业被责令停产。石材场负责人武继鑫只得另寻出路,几经周折,武继鑫在当地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建议下,打算种植食用菌。2013年底,武继鑫多次前往素有“中国食用菌之都”的福建省古田县取经后,牵头与其他几户村民成立了沂水县继鑫蘑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石材场旧址建起了第一个占地面积达1300平方米的食用菌种植车间。在这里,合作社先后尝试过银耳、滑子菇、秀珍菇、猴头菇等多个销路较稳定的食用菌品种。
为了瞄准北方地区鲜银耳的市场空白,武继鑫的第一个生产车间投资约200万元,按照一年四季皆可在当地种植银耳的标准配置调温、调湿设备,第一批银耳打算卖鲜货,不再烘干加工。到2016年10月份,市场需求发展到6个车间全部用来种植银耳。原先的种植合作社也已扩张发展成临沂珍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里出产的鲜银耳牢牢占据了连云港、青岛等地的食用菌市场。
而且,武继鑫他们还建起了一座气化站,将废弃的菌棒通过气化站进行气化,产生沼气给场区取暖,剩余固体压缩成木炭销售,形成一个完整的资源循环链条。
在转型食用菌种植之前,武继鑫的石材场每年营收能达到五六百万元,接到关停通知时,他曾经很迷茫。但现在转型种植食用菌后,每年给他带来的营收达到了一千多万元,他在转型中真正尝到了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