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山半水半分田,地处太行深山区的河北省阜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
近年来,阜平县积极探索,开发新模式,应用新技术,促进食用菌产业扶贫“散热”。
2015年,阜平确立以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扶贫工作的支柱产业之一,创新政府+金融+科研+企业+园区+农户形成产业联盟的“六位一体”,棚室、品种、菌棒、技术、品牌、销售六统一,农户分户经营“六统一分”的现代化食用菌产业经营管理模式。“政府出规划设计、统筹全局,金融机构出贷款,科研院所引进技术,农户在园区集中生产,龙头企业负责生产菌棒、产品收购,阜平食用菌产业紧密联合产业发展要素形成产业联盟。”阜平县农业局局长张强说。
日前,在新建成投产的阜平镇色领口香菇产业园区里,一栋栋香菇种植温室和大棚整齐排列,81号大棚的租赁人周国海正在挑选香菇。今年年初,在外打工的周国海回到家乡,在园区内以每平方米15元的租赁价格租赁了一栋700平方米的大棚,并且贷款10万元第一次尝试种植香菇。大棚里,3万个菌棒分成8层摆放在架子上,以1万个菌棒为一批次按照不同出菇时间进行种植。周国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租赁费1万元,购买菌棒7万多元,加上两三万元的人工费,投入成本在11万元左右。现在香菇是第五潮出菇,已经卖了近14万元,纯利润在2万元以上。按照两年种植三茬香菇来算,年利润能达到5万元。
阜平县食用菌办公室副主任刘光东介绍,阜平提出一个家庭两个劳动力种三万菌棒,按照一个菌棒出2斤香菇,每斤香菇6元的价格,能够达到人均2万元以上收入的目标。政府统一规划、设计,国有企业阜裕公司统一建造温室和大棚,除了对农户的租赁费进行补贴,农户购买菌棒每个补贴0.5元,并协调金融机构为农户贷款,3年期基准利率的贷款贴息50%,切实为农户带来生产所需资金的实惠。
技术支撑是产业发展的“生长剂”。在周国海的香菇棚室,层层架子中间有一排排灯管。刘光东告诉记者,这是阜平引进的LED光能技术。“香菇是立体种植,密度比较大,受气候影响的光照不足、不均匀,棚内温度低等因素成为制约香菇增产增质的瓶颈。进而,香菇质量不同,收购价格相差极大,一级菇每斤6元,而普通菇每斤3元甚至更低,价格相差数倍。”太行山食用菌研究院院长侯桂森说。2016年9月,在阜平县农业局的支持下,一盛物理农业与阜平山旮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将LED光能技术与风肥调温技术从实验室引到食用菌大棚落地并应用,开创物理农业应用食用菌产业先河。一盛物理农业负责人常玉堂介绍,LED光能技术是采用三色光的冷光源,通过研究和试验结果显示,蓝光对食用菌生长有促进作用。按照试验数据8∶1∶1的比例配置蓝光、红光、白光三色光源,解决因光线的照度和不同光的强度对香菇形状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升香菇品质和产量。
“香菇的品质分级非常细,级别的差异主要是看菌帽的白光面。每一级价格的差异也很大,一级香菇每斤6元以上,普通香菇每斤三四元,所以农户能有多大收益就看优质菇率是多少。”刘光东说。周国海采用了LED光能技术,香菇卖了十三四万元,同一个园区的齐文使用了新技术,效益也不差。“我种香菇第一潮出菇时没用LED光能技术,卖了2.8万元,用了LED光能技术的第二潮香菇卖了4.8万元。产量提高是一方面,最明显的就是香菇品质,菇柄粗、菇帽厚,白光面好,优质菇率高不少。”齐文说。目前,LED光能技术和调温技术落地示范面积近4万平方米,第三代香菇大棚和200亩蔬菜大棚也将采用此项新的技术。
园区在政府与农户之间承担着“桥梁”作用。阜平县现代食用菌产业核心园区由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嘉鑫种植有限公司承建,是省市县三级联创共建的现代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示范园区。园区负责人齐建利介绍,园区探索推广合作经营、自主经营和入股分红三种经营模式:企业建棚,贫困户租赁,双方共同负担菌棒费用,贫困户付出劳工每棚获得2.2万元固定收益,高出部分公司和农户五五分成;统一建棚,农户成本价购买,在企业带动下自主经营,金融给予扶持,农户贷款额可达15万元;对于劳动力较弱或超过贷款年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采用从银行贷款或委托贷款的方式从银行贷款10万元入股公司,本息由公司偿还,每年每户分红5000元。
“2015年嘉鑫公司承建园区之时,400多人工人中有100多人都属于贫困人口,而现在贫困人口只有十几人。园区建造温室或大棚的标准是实用面积400平方米,租赁的农户年纯收入四五万元没问题。同时,园区需要大量的临时工人或产业工人,临时工人一天工资130元,产业工人年收入也在4万元,贫困户脱贫、农户增加收益的效果非常明显。”阜平县食用菌办公室副主任刘光东说。
目前,按照阜平食用菌产业“一核、四带、百园覆盖”的产业布局,阜平县现有7家食用菌扶贫企业,百亩以上园区54个,食用菌产量可达3.2万吨,食用菌种植覆盖到13个乡镇的96个行政村,辐射带动农户8600余户,其中贫困户3200户,户均增收2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