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18年4月11日,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办的“中国(三门峡)国际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羊肚菌珍稀食用菌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授予四川省什邡市湔氐镇“中国黄背木耳之乡” 的荣誉称号。“这份沉甸甸的“国字号”称号,是对多年来什邡市湔氐镇发展黄背木耳产业所取得成绩的认可,将进一步提高四川毛木耳产品市场占有率,对乡村振兴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我们希望,以此次获奖为新的起点,把黄背木耳产业发展成全镇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让更多的百姓从中受益。”什邡市湔氐镇党委书记邓元建在从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会长李玉春手中接过“中国黄背木耳之乡”荣誉牌匾时说道。湔氐镇黄背木耳产业近年异军突起,无论是年产量产值、从业人数,还是龙头企业规模等方面在全国木耳产业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本期《食用菌商务》从发展历史、栽培技术、生产模式、龙头企业示范带动等方面为读者介绍快速发展中的什邡市湔氐镇黄背木耳产业。
黄背木耳产业的前世今生
四川省什邡市湔氐镇种植黄背木耳的历史长达30多年,现为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毛木耳与药用菌栽培岗位、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四川省微生物学会会员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试验示范基地。自2012年起,省农科院食用菌团队与什邡湔氐镇政府、企业、专合社、协会、农户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通过当地食用菌协会及会长张文平进行示范推广。省农科院食用菌团队的绿色大棚改造技术、微喷技术、出耳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绿色灭菌技术等多项新型实用技术得以迅速推广和应用。
在2015年9月,该镇引进了注册资金3000万元、年生产能力可达1100万袋毛木耳的什邡昊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毛木耳与药用菌栽培岗位科学家谭伟研究员、四川农业大学张小平教授、四川省微生物学会理事李小林博士等与该公司联合开展毛木耳新品种和新技术研究工作,2017年该公司生产毛木耳菌包100余万袋。“未来公司将会提升毛木耳工厂化生产能力,力争三年内突破1800万袋,菌包不仅供给什邡当地农户,还将推广到福建、广西、山东、贵州和云南等地”。什邡昊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陈飞宇表示。
通过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四川食用菌创新团队等近10年的努力,每袋黄背木耳干耳年产量从不到2两提高到了3.5两,年产干耳3万余吨,大幅降低了栽培成本,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同时湔氐镇毛木耳产值从2013年的3个亿增长到了2017年的6.2个亿。
黄背木耳产业铺路人
2017年,四川什邡市湔氐镇黄背木耳种植面积达1.5亿袋,总产量占全国75%的份额、销售额达6亿元,小小的黄背木耳成就了大产业。“黄背木耳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张会长,这么多年来一直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没有他的付出,就没有今天黄背木耳产业这么好的发展局面”。湔氐镇桐林村农户刘期介绍道,他口中提到的张会长就是四川什邡市湔氐镇食用菌协会会长张文平,他是什邡市最先引种种植黄背木耳的种植户,1987年成功引进适合四川平原丘陵地带种植的黄背木耳品种。“那时候信息通讯都不发达,这又是一个木耳新品种,没有人种植过。这就需要我反复试种才能初步掌握栽培技术”张文平通过反复试验,使黄背木耳栽培获得成功,1988年栽培的4000袋黄背木耳纯收入达5000元。
成功引种黄背木耳的事例在乡里传开后,乡里乡亲纷纷上门请教方法。张文平也慷慨地将自己的经验无偿分享给大家。通过几年的努力,湔氐镇的黄背木耳种植户从当初的零星几户人家,发展到目前的3200多家。“全镇三分之二的人都在种植木耳,增收致富的效果很好”张文平说。
随着规模日益壮大,张文平发现分散种植销售出现新问题,不同农户家卖的木耳质量不同,而且价格差异也非常大。有时候甚至出现互相杀价的现象。为了改善分散销售、价低伤农的现象,1997年底,在张文平的带动呼吁下,成立了什邡市湔氐镇食用菌协会。协会成立后,他担任副理事长,对会员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使协会逐步发展壮大。经过多年的发展,协会为当地的黄背木耳产业起到了积极地推动和促进用用。协会理事会经常组织和带领协会技术服务团队进村入户为广大耳农提供生产技术指导,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此外,协会积极与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四川省食用菌创新团队、四川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苏农业大学等合作,为当地黄背木耳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加快新技术的推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据张文平介绍,湔氐镇黄背木耳种植品种一直沿用 “上海一号”、“781”、“琥珀”等,但近年来由于品种不断老化,抗病能力逐年下降,产量和品种及其不稳定,给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自2015年与四川省食用菌创新团队开展了毛木耳新品种的选育,试验,示范工作。现已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毛木耳新品种四个,2018年对这几个新菌株在各镇各村示范种植了2万袋。通过示范种植选育出更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品种,总结出相应的种植技术。
1、通过毛木耳基质配方的试验,从而优化了生产配方,降低了因棉籽壳价格上扬带来生产成本增加的问题。
2、煤改气灭菌方式的示范推广。煤改气灭菌方式多项技术已基本成熟,今年又对燃烧室进行扩容,加大风机的功率,使其燃烧更加趋于稳定,热效率利用更高。至今全镇已推广示范煤改气灭菌6户,用天然气灭菌成本为0.09—0.10元/袋,而使用煤炭灭菌成本为0.2—0.25元/袋,同比节约一半以上。同时节约了人工成本,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明显。该成果在食用菌产业中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3、改进传统接种方式,解决接种用工短缺的矛盾
(1)继续扩大净化接种室接种的试验和示范。在总结2016年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改进措施,合理使用消毒剂,污染率得到明显下降。
(2)继续对超净接种箱的应用试验。由于传统的消毒剂高锰酸钾、甲醛对人体伤害极大,而且高锰酸钾已被国家列入管制药品,价高难买。因此,通过电子超净接种箱来替代消毒剂杀菌已势在必行。
(3)加强瓶盖菌种的改良试验。2016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瓶盖菌种的菌袋上架后污染严重,2017年瓶盖种的示范种植面积下降为10余万袋。2018年协会将与创新团队合作研究改进接种方式,减少污染,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4、棚架改造技术日趋完善
协会通过对广大种植户出耳棚架的观察调查,结合近两年的天气情况以及不同棚架的产量情况,普遍认为协会推广实施的弧形拱棚、八字形棚架在适当的高度下增产效果是相当明显的,今年85%以上的种植户对棚架顶进行了升级改造。
5、改进泄压装置,确保灭菌安全。2017年,协会在德阳市科协的支持下,与自贡东联锅炉有限公司合作,针对我镇目前普遍使用的船型灶灭菌过程中泄压问题,设计出了一套水封式泄压装置,现已安装了10套用于灭菌试验。经试验该装置性能可靠,避免了传统的放气阀不规范、不准确等原因造成的安全事故。
6、改进微喷系统,做到节能增效。2016年在协会的引导下,80%以上的种植户都对微喷系统进行了改进。将棚架四周管网与主管网进行分离,使其水分更便于控制,避免了棚架中间产生高湿,大大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几率,提高了木耳的品质和产量。
毛木耳新技术的推广,带动多种菇类生产技术的提升,提高了菇类的产量和质量,增加菇类种植效益,促进了由单一种植耳类向种植多种菇类的发展。
如今的湔氐镇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毛木耳生产基地之一,毛木耳产业已经发展为了当地的重点产业,在新农村建设、农业增效、农民致富上发挥出了积极作用。“下一步,我们要通过与中国食用菌商务网等行业媒体平台的合作,全力打造湔氐镇黄背木耳优势品牌,发挥品牌引领作用,让湔氐镇黄背木耳走出四川,推向世界,不负芳华不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