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2018年8月7日-9日在北国名城牡丹江市举办的“贵龙机械·第三届全国黑木耳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林下经济发展研讨推介会”,主办单位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与中国食用菌商务网从5月初开始先后抽调十几名专业人员对全国黑木耳产区展开调研,预计在七月中旬将汇总各项调研数据,进而分析筛选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瓶颈,总结出相关经验和先进模式在会期推广,使会展活动更具针对性,实现“高效、务实、接地气”,精准对接的办会方针。
黑木耳基地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黑木耳产区,年产量占全国52%左右。今年5月4日至6日,5月28日至6月2日,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会长、食用菌商务网理事长李玉春一行先后二次赴黑龙江省的牡丹江、鸡西、哈尔滨等产区调研,多次与主产区的政府主管领导、生产经销及装备企业负责人及商务网专家顾问团成员、战略合作单位及菇农和经销商举行座谈,并到东宁、海林、鸡西、依兰等产地的工厂化菌包厂、产业园区的吊袋木耳菇棚和地摆黑木耳产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考察走访,李玉春认为,黑龙江产区的黑木耳发展稳中有升,在生产模式上有很多创新,但仍以地摆为主(约占95%以上),而吊袋栽培处于普及推广阶断,主要受限于成本制约。而工厂化菌包生产处于上升期,已有新建和待建的大型菌包厂十几家,小型家庭作坊式菌包厂处于整合和淘汰阶段,预计2018年黑龙江省菌包厂设备需求在3亿元人民币以上,特别是大型和中小型设备的需求明显高于往年。
在考察中发现,黑龙江省个别老产区的产量有所下降(其中有挤压水份因素),但原材料和人工费上涨是一个重要因素。新产区发展较快,如鸡西市2017年3000万袋,2018年达8000多万袋,还有很多新的产区投资大,发展快。在调查中还发现个别新产区存在一定的生产盲目性,有的产区在资金和科技人才上紧缺,在产品精深加工方面普遍滞后,缺乏创新意识。李玉春指出,新的产区应注重在菌种和菌包制作上把好关,标准在先,管理要严,放管结合,从源头抓起,一旦菌种和菌包出现问题就会伤害到千家万户的菇农,有失政府引导行业发展的公信力。
参观食用菌深加工企业
黑龙江虽是林业大省,但自2015年4月1日全面停止商业采伐后,木腐菌用料日益紧缺,多个产区依靠大量进口木屑维持生产。为破解这一瓶颈,黑龙江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组织科技人员开展技术攻关,使大量农作物桔杆成为木腐菌的宝贵替代资源,取得突破性成果。李玉春对利用农作物桔杆替代木屑的科研成果深表赞许,并邀请该所张介驰所长等科技人员到会交流,进一步促进成果转化,破解木屑等原材料资源紧缺的瓶颈问题,使大量农作物桔杆得到充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李玉春会长(左)与鸡西市副市长周春雁
6月15日,在汇总全国黑木耳产业调研的相关数据后,李玉春会长与谢永信秘书长、商务网CEO李昊一同拜访中国林学会,与中国林业科学院副院长、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幸良,林学会林下经济分会副秘书长杨智贤等就黑木耳产业调研和即将在牡丹江举办“第三届全国黑木耳创新发展大会暨食用菌与林下经济发展研讨会”的举办内容进行商确并达成共识。李玉春讲到,我国黑木耳产区主要分布在广大林区及山区地带,而发展林下食用菌(黑木耳)已成为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的主导产业,双方有广阔的合作空间。陈幸良副理事长认为,产业分会和商务网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全国黒木耳会展活动,形成一定影响力,林区已有很多单位参与,而今年牡丹江会展邀请林学会加盟将会进一步丰富会展内容,也必将进一步推进我国广大林区发展食用菌产业的良好态势。双方就合作事项及中长期发展目标进行了深入交流。
拜访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幸良(中)
据介绍,全国黑木耳产业调研结束后将形成“2018年全国黑木耳产业调研报告”,在8月牡丹江会展上发送给正式参展参会代表,并报送国家及地方有关管理部门和战略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