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光,1992年7月从福建农学院园艺专业本科毕业后,一直从事食用菌育种、栽培及技术推广等工作。在担任福建省邵武市沿山镇食用菌推广任务期间成立了沿山菌种厂,建立了沿山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坚持以菌种供应、技术指导、产品回收一条龙服务,每年生产供应各类菌袋150万袋,培训带动人员120人次,累计指导帮助农户1500户,年实际销售780多万元,
他工作中好学钻研,充分利用当地农业废弃物,团队创新利用稻草等秸秆发展各类食用菌生产,被当地新闻媒体称为“点草成金”新技术,同时得到推广,变废为宝,建成了“草菇栽培”示范基地,简易发酵料大田竹荪生产基地,露天稻草栽培大球盖菇基地。为了快速推广普及农产品废弃物再利用技术,他先后编写了《草菇袋栽技术》《稻草种双孢菇》《一稻一菇》等技术手册分发给农户,累计培训学员12000多人次。他扎实工作,认真学习新技术新工艺,钻研工厂化生产技术,先后为当地企业编制了《草菇工厂化生产工艺流程》《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流程》《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技术标准》《茶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标准》,以及多项企业产品的生产标准。
他1996年被福建省评为青年星火带头人,2002年被南平市委市政府评为科技示范户,2003年被邵武市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党员科技示范户和第二届“邵武市十大杰出青年”,2005年被评为“邵武市学习型干部”称号。
2017年,他响应国家号召,应聘贵州省梵天菌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的职位,积极投入到西部地区产业精准扶贫工作中。他为企业规范了菌种生产,制订了《梵天菌业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标准工艺流程》。2019年进入贵州贵福菌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茶树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为公司完善了液体菌种和工厂化生产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完善了茶树菇食品加工工艺流程。
他二十七年扎根食用菌生产一线,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在食用菌母种、原种、栽培种的固体和液体制作及其栽培,草菇、杏鲍菇、袖珍菇、香菇工厂化生产和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尤其擅长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规划和设计,及其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标准的制定。他1994年在《福建科技报》发表了“草菇主要病虫害防治”,1998年在《福建农业》发表了“草菇袋栽技术”,2017年在《食用菌市场》发表了“菌渣种植金福菇技术”,2018年在《食用菌市场》发表了“杏鲍菇菌渣栽培姬松茸技术”。
他一辈子就做一件事,把人生青春年华都献给了食用菌技术推广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