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与育种方向在哪?如何判定菌种的可靠性?菌种质量标准的内涵与指征到底是什么?包括哪些?……近日,在四川蓬溪召开的“中国蓬溪·第十五届全国菌需物资博览会暨食用菌工厂化发展论坛”上,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张金霞在会上针对我国食用菌种业发展抛出了几点疑问,引起与会代表的深思。张首席指出,食用菌菌种受环境条件影响大,代谢旺盛,变异频率高,老化退化快,活力下降快。因此,选育成型的优良品种需要长期的菌株维护,而菌株维护只有育种者才能行之有效。菌株维护与育种同等重要。优质的种源来自好品种,规范程序育成的品种,以及良好的菌株和坚持不懈的维护,稳定性高于一切。
(张金霞)
食用菌菌种市场混乱 改革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食用菌菌种生产和管理体系还不完善,优质菌种的供应上还得不到完全保证,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质量和效益带来不确定性。
谈及我国食用菌种业现状时张首席忧心忡忡,她表示,目前食用菌种业总体上设备简陋,粗放生产,质量参差不齐,具备三证齐全的菌种场凤毛麟角。规模30万瓶(袋)/年以上者多为三无制种户,3-5万瓶(袋)/年自繁自用菌种占30-50% ,三无菌种、自繁自用占80-90%。
“造成国内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的主要原因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用菌品种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工厂化和加工专用品种缺乏,以及菌种生产销售缺乏必要的市场准入,菌政管理缺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所长甘炳成说道,菌种繁育市场需要升级,应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选育自有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建立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和菌种鉴定技术体系,提升我国传统优势特色食用菌菌种扩繁技术。
(甘炳成)
现有技术、现有标准中没有答案工厂化生产种类菌种几乎全部受制于国外,工厂化企业每年要向国外菌种企业支付高额的知识产权费用,农法生产种类几乎无合国际标准菌种企业。中国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斌指出,缺乏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缺乏了解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专业人才是我国食用菌工厂化发展中遇到的最大的瓶颈。建议修改植物新品种登记管理条例,加入91年版《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同时,食用菌行业应该以企业为核心研发适合工厂化栽培的适用菌种。
(曹斌)
我国食用菌种业的发展形势比较严峻,改革势在必行,亟待各方合力,促进食用菌种业提档升级。张金霞对食用菌种业发展也给出了良法:一是技术研发的专业化分工;二是食用菌行业产、学、研、政的联合创新,实现良种联合攻关,共享技术;三是催生“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实现种业专业化;四是授权生产、自主生产、专业化生产,提升菌种质量;五是企业要有忧患意识,加大菌种创新研发能力,加快种业创新步伐;六是完成种业技术共益机构→企业的转移,实现企业创新;七是传统的育种思维和目标将被颠覆,实现商业育种。
食用菌工厂化智能设备与生产不匹配
当前,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日趋智能化、规模化、机械化,包括培养料预湿、配制、搅拌、装瓶( 装袋) 、灭菌( 常压、高压) 、接种( 固体、液体) 、抑制、菌种处理、搔菌、采收、产品分选、整形、挖瓶等环节。当前除生产外,工厂化食用菌产品的采收、包装、运输、加工等环节借助现代化、智能化的机械设备和物联网技术支持,加速了食用菌产业奔向“智慧农业”,推动了传统特色农业向二、三产融合转型升级。
(宋卫东)
我们也应看到,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规模在逐年扩大,但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相匹配的智能设备还比较缺乏。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究员宋卫东谈到,食用菌智能化装备业目前存在智能化装备少,智能控制精度、准确度有待提高,单机的智能化测控为主,系统集成智能化控制系统缺乏;如自动进料、搅拌、输送、装瓶(袋)、灭菌系统的集成智能控制等因素制约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市场总监陈彦指出,在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已基本完成了对传统模式的替代,其中,韩国、中国台湾工厂化食用菌占有率达95%以上,日本达90%以上。与发达国家及地区相比,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很多配套设备还需要从欧美等发达国家进口,不但成本高,而且有的跟栽培技术不配套,不适合国情。在食用菌生产设备的研发中,应根据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特点,结合食用菌生物学的特性,深入了解和掌握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发育规律,开发适合工厂化生产的高效低能耗食用菌生产设备。
甘炳成提到,应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我国
食用菌产业发展水平的专用机械和专用设施等装备的研发,通过研究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环境精准控制原理,实现工厂化生产所需环境参数的数字化远程控制,提升现有工厂化栽培技术水平。
对于食用菌智能生产装备的未来发展趋势,宋卫东认为,智慧控制系统融合4G、5G通信、物联网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具有智能感应、防盗、故障报警、设备状态参数监控、自动远程抄表、电子地图定位等功能,可有效实现节能减排和减少运行维护成本,实现食用菌生产的智能化、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