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木耳是一种市面罕见的食用菌品种,于2015年研发成功,是我国自主研发出来的一个食用菌品种。吉林小伙儿张金朋第一次看到它是在大学的实验室里,他立志把这种食用菌从实验室带到田间地头。
1989年出生的张金朋,25岁考上了吉林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吉林农业大学一直走在食用菌行业的前沿,在上学的时候,张金朋了解到,中国已知的食用菌种类超过350种,是名副其实的食用菌生产大国。但有一个非常严峻的现状,中国90%以上的食用菌菌种,都起源于国外。而从2010年开始,吉林农业大学的专家团队,花费5年时间研发了这种中国自有知识产权的食用菌品种。
2015年,张金朋第一次在实验室见到它的时候,他还是一个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随着对玉木耳的了解,他萌生了一个非常强烈的想法:把玉木耳打造成一个地方的名片。
2016年3月,距离毕业还有4个月的时间,张金朋找家人借了40万元,回到了老家,一边写毕业论文,一边建起了4个种植大棚。在张金朋看来,玉木耳高产、 营养价值高,而且适合东北地区种植。张金朋信心爆棚,因为他有理论,还有学校老师的指导,但没想到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这条路,竟那么难。
张金朋的老家在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位于长白山腹地,鸭绿江的上游。2016年6月,第一批菌包挂进了大棚,张金朋按照课本上的种植流程精心照顾着。可等到收获的时候,却发现跟之前在实验室里见到的完全不一样:玉木耳最大的特点就是乳白色,但是张金朋种出来的居然是红色!
张金朋找到吉林农业大学的老师请教,老师告诉他玉木耳的吸附能力非常强,会吸附一些杂质,种植过程中出现任何杂质,都会引起玉木耳变色。
张金朋在大棚里观察了三天,才终于找到原因。原来,大棚的支架长时间被水浸泡,有的地方已经生锈。玉木耳吸收了被锈迹污染的水,变成了红褐色。被染成红色的玉木耳,总共占总量的20%左右。
2016年,张金朋发现长春的市场上已经开始有卖玉木耳的,虽然量比较少,但是新鲜的玉木耳最贵能卖到120多元一斤。市场行情这么好,可张金朋却不着急销售。
刚采摘的玉木耳晶莹剔透,但很难保存。三天的时间卖不出去,就会发霉变质,让很多种植户很头疼。张金朋也深受其扰,他想把玉木耳晾成干货再销售。
把食用菌晾成干货再卖,看似简单,但是对于玉木耳的种植户来说,晾晒却是一个大难题。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七、八、九三个月是玉木耳采摘的季节。白天温度最高在30摄氏度左右,但是长时间暴晒,玉木耳容易变成黄色,影响品相。一旦赶上下雨天,水分不能及时排出,一天的时间就会发霉变质。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张金朋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都把自己关在大棚里观察,一遍一遍实验。
当时,每天要采摘5000斤左右的鲜玉木耳。张金朋陷入了两难:直接卖鲜玉木耳,两天卖不完就要发霉;如果晒干再卖,张金朋的晾晒技术还不成熟。为了减少损失,张金朋隔三个小时,就来晾棚翻一下玉木耳,让它们晒得更均匀。时间久了,张金朋凭着经验,用手一摸就能知道玉木耳什么时候能彻底晒干。一个月的时间,他摸索出了一套晾晒玉木耳的心得。要根据当地的温度和湿度,随时调整玉木耳晾晒的时间。并给晾晒大棚罩上塑料薄膜,避免太阳直射。2016年9月,张金朋的最后一批玉木耳晾晒完成。这三个月的时间总共收获了玉木耳干品1万多斤。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旅游资源丰富,距离长白山天池景区120公里,与朝鲜一江而隔。每年吸引国内外的游客超过50万人次。玉木耳上市的时间,正是当地的旅游旺季。张金朋把销售目标定在了当地最常见的特产店。经销商一看到张金朋的玉木耳是新产品,都很喜欢,玉木耳80元一斤的价格,根本不愁卖。
2018年,张金朋跟家人商量,以自家的住房为抵押,贷款了500万元,将大棚增加到30个。玉木耳的总量大了,一部分卖到特产店,另一部分被卖到了饭店。张金朋找厨师朋友,以玉木耳为食材,陆续研究了10道玉木耳地道的菜品,受到当地年轻人的青睐。
张金朋打开了当地市场,玉木耳的销量每个月都在增加,经常供不应求。但是张金朋却还不满足。他做了一个统计,传统黑木耳有着几十年的种植历史,年产量近600万吨,销售额超过300亿元。而反观张金朋自己的玉木耳,规模化种植才不到5年,一年也就只能产8万斤干玉木耳。
作为吉林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张金朋意识到,自己要推动这个新产业发展,就不能局限于在县城销售的小打小闹,走出去这个产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2020年1月,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餐饮和特产店的销量减少,张金朋将销售重点放在了线上。玉木耳通过店商平台发往全国各地,又是打造品牌的初期,张金朋不敢有任何怠慢。每天都要和工人一起打包玉木耳。
按照现在的规模,张金朋的基地45个大棚,年产10万斤干玉木耳,从种植到晾晒,他的玉木耳每一步都做到了精益求精。靠着好口碑,张金朋的玉木耳不愁销路。
从一个吉林农业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到玉木耳产业的领头羊,张金朋这一路走来,不仅自己实现了财富收入,更为山西、陕西的300多名种植户传授自己的玉木耳种植经验。截止到2019年,张金朋的大棚年销售额超过了500万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让小木耳做成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