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织金县后寨乡:食用菌产业发展“家庭农场” 助农增收
“全乡共发展香菇、木耳、林下赤松茸等食用菌种植1600亩,建有香菇种植大棚487个,食用菌产业园2个,家庭农场18个入住种植大户147户,带动农户就业533人。2021年,后寨乡食用菌产值达2608.8万元,纯产值798.3万元,年人均务工增收14977元,”为何会如此有强大经济效益?近日,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后寨乡食用菌产业“家庭农场”进行探访。
脱贫攻坚战胜利后,后寨乡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家庭经营、抱团发展”工作思路,初步走出一条以群众为主体、以农场为单元的“家庭农场”发展新路子,有效巩固脱贫成果,稳步推进乡村振兴。
后寨乡位于织金西部,平均海拔1800米,年平均气温16℃,森林覆盖率达68%,属典型的高海拔地区,对于发展食用菌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有如此优越的食用菌种植条件,如何发挥优势让食用菌成为该乡特色产业助农增收?这个问题摆在了后寨乡党委政府的面前。经过多次调研、反复论证,该乡决定采用“家庭农场”这种新兴的业态模式发展食用菌产业。
“家庭农场以家庭为主体,具有“小而精”灵活经营特性,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中已崭露头角,是创造大效益,振兴农村业态的一种新型业态模式。但后寨乡也不能照抄照搬,必须立足乡情实际,将食用菌产业‘家庭农场’与党建紧密结合,党员干部切实行动起来在家庭农场建设发展中充当农民群众的“主心骨”,才能将这个产业激活起来。”后寨乡党委书记邓生华有自己的想法。
为建设独具特色的食用菌产业“家庭农场”,后寨乡党委树牢“抓党建、促产业”的理念,镇村党委充分发挥“一头联系企业、一头连接群众”优势,因地制宜抓实“三个转变”,每月定期专题研究食用菌产业推进工作,及时解决农户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全力为食用菌家庭农场保驾护航。
专班负责。成立以乡党委书记为班长、乡党委副书记为副班长、外聘专家任技术员、乡农业服务负责人、联合社负责人、村干部以及全乡种植大户为成员的食用菌种植专班。
专人主抓。设立乡食用菌产业发展办公室,抽派5名党员干部具体负责调度技术服务、市场对接、金融保障、产业拓展等工作。2021年以来,逐步探索出了银行行长、联合社社长、家庭农场场长“三长联席”,宣传发动、示范带动、资金撬动、利益联动“四动机制”等经营管理经验模式。
伴随着“滋滋...”的切割声和焊接声,走进施工现场,看见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焊接钢筋、切割钢条、搬运材料、打桩。
近年来,后寨乡狠抓抓资金融通,破解“钱”的问题。
撬动银行资金。积极创新5年衔接期奖补激励政策,通过与银行对接,并报上级相关同意,把乡农商行行长明确为乡村振兴“金融书记”,打通政府、银行和农户之间资金通道,按照“银行低息放贷、政府贴息补助、农户风险自担”原则,在全县首个推出乡村振兴“产业贷”政策,为发展食用菌“家庭农场”种植农户提供发展资金5万元贷款贴息,解决群众想干而无钱干的问题。
申报项目资金。积极谋划产业入库项目,大力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建设完善冷库、水池、机耕道等配套基础设施,确保基础性设施保障到位。
盘活入股资金。通过乡联合总社发动社员参与入股投资,并整合各村村集体发展资金,充分发挥现有资金的最大效益,2021年以来,累计争取项目资金780.3万元,完善机耕道建设5.18公里、水池6个,修建大棚487个;通过政府奖补资金31万元,撬动银行资金735万元,带动种植大户147户农户;盘活入股资金250万元,购置全自动食用菌制种生产设备1套,购买冷链车1辆。
由于海拔比较高,四月的后寨乡路寨河村公鸡山食用菌产业“家庭农场”基地仍然比较清冷。但一个个种植大棚和菌种制种生产车间内却热火朝天。
该农场负责人、同时也是路寨河村公鸡山食用菌种植基地的负责人、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进龙说:“2020年,乡里引进食用菌项目后,我投资5万元、利用乡组织办建设的大棚种植了1亩香菇,由于乡里提供技术顾问、农技人员的精心指导,当年就获得成功,净赚了8万元。”
试种成功后,杨进龙对食用菌产业和“家庭农场”的模式更有信心了。2021年,杨进龙将种植规模扩大到20万棒;2022年,他又追加投入资金50万。目前,公鸡山食用菌家庭农场已是一个集菌棒制种、种植加工、冷链销售为一体的微型产业园,现有21户农户抱团发展食用菌产业,建有食用菌种植大棚128个和年产150万袋菌棒家庭作坊一个,农场每年2季可种植香菇84.48万棒,年产量844.8吨,年产值675.84万元,年产纯收入253.44万元。
实际上,在发展家庭农场过程中,后寨乡非常注重技术相通,破解“人”的问题。
聘请一个技术顾问。从外地聘请一名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为乡食用菌发展“技术主任”,从菌棒制作、养菌出菇、采摘销售等环节全链条打造、全过程指导,技术人员、村集体和农户真正形成命运共同体。
管好一名农技人员。落实农技人员“包片、驻点、帮户”责任制,把农技人员考核延伸到基地、到农户、到效益。培育一批种植大户。通过采取示范带动的模式,将全乡有发展食用菌种植意愿的农户组织起来,将示范基地作为学校,把技术人员当作老师,培育一批先行先试懂技术的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再通过种植大户带动其他农户自行发展食用菌种植庭院经济。
截止目前,全乡已创建食用菌种植小型家庭农场5个,培育种植大户147户,带动散户种植农户130户,培育食用菌制种技术本土人才14人。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