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荪破土出,撑起致富梦。8月1日上午10点,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建文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为刚刚从竹荪种植基地采摘完竹荪的60多位村民发放7月份工资3万多元,这是李熙桥镇陈家村致富能手陈玉文发展竹荪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为百姓撑起“致富伞”的缩影。
眼下,正值竹荪丰收时节。连日来,在陈家村竹荪种植基地,每天清晨村民正忙着在田里采摘、把成担的竹荪送进烤房烘烤。

据绥宁县建文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玉文介绍,现在,正是今年第一批竹荪采摘的黄金时刻。每天早上7点半左右,村民们都会赶在竹荪开伞前完成采摘。最高峰时每天有六七十名村民采摘,每日可采摘鲜竹荪400斤,烘成干货约为50斤。
今年54岁的陈玉文是李熙桥镇陈家村村民,以前种了几年蔬菜,收入平平。2019年参加了县科协在李熙桥镇举办的竹荪培训班以后,他又自费到福建学习竹荪种植技术。当年冬天就租了10亩农田开始种植竹荪,由于当时技术不成熟,每亩的收入只有3000元。
“刚开始,投资只有10多万元,到现在有六七十万元了。”陈玉文介绍,试种成功后,让陈玉文坚定了依托当地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竹荪产业,带动农户们增收致富的决心和信心。

竹荪营养价值很高,市场需求量也很大。每年开春时节种下,5月到10月左右一般会经历三轮收获期。每轮收获期持续20多日,每轮间隔20天左右。
干竹荪的批量销售价在150元每斤,有的售价高达200元每斤。自2020年以后,陈玉文边投入资金打造标准化竹荪示范基地,边通过改良种植技术提高竹荪的品质和产量。这一年,通过土地租赁的方式,租赁50亩土地种植竹荪。
发展竹荪种植,在建设大棚、整地、种植、施肥、采摘等环节,需要大量劳动力,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业,实现挣钱与看家两不误。

陈玉文介绍,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的竹荪种植产业逐渐在村里扎下了根。从菌种、各种原料、日常管理再到种植技巧,竹荪种植技术也逐渐成熟。合作社还采用竹笋、竹荪和大球盖菇科学轮作的种植方式,不仅提高了基地土地利用率和附加值,也大幅提高了当地百姓的收入。今年,合作社栽种了22亩竹荪,预计亩产干竹荪是60斤,批发价150元一斤,每亩的收入就有1万元,预计一年的净收入就是22万元。由于新鲜的竹荪要烘干才能卖出,为了更好地销售,合作社还购入小型烘干机,将竹荪烘成干货。
在陈玉文帮助和带动下,目前,李熙桥镇已经有三家竹荪种植合作社。今年的竹荪长势喜人,眼下,一箩筐接一箩筐的竹荪从地里摘出,撑起村民产业致富、乡村振兴的梦想。今年5月份,合作社在县农水局的帮助下建好了一个净库容量257立方米的冷藏保鲜库,对于合作社的未来发展,陈玉文也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