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应龙,59岁,是陕西省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现任陕西省神木市生态保护建设协会会长。
19年来,他坚守沙海不放弃,先后承包治理神木市秃尾河源头圪丑沟流域沙地42.8万亩。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治理区林草覆盖率从3%提高到65%,2019年被国家林草局评为“中国七大最美沙漠(沙地)”。张应龙也因为杰出的治沙造林成绩,获评“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全国防沙治沙标兵”等荣誉称号。
2002年,在北京某外企担任领导职务的张应龙回乡探亲时发现,在位于毛乌素沙地东南缘的陕西省神木市,栽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张应龙眼见毛乌素沙地植被稀疏、沙尘四起,心中甚是焦急,并由此萌生了放弃高薪、回乡治沙的想法。
2003年,毅然返乡的张应龙承包了圪丑沟流域的19.2万亩荒沙,虽然有千难万难,但他义无反顾,扎根造林基地继续他的治沙事业。
相较于过去的“防沙治沙”,张应龙的治沙理念是“护沙用沙”,即以治沙拉动产业发展,靠产业推动治沙事业,想打造一个治沙造林、林业科研、生态文明教育、现代特色农业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区,让自然生态迅速恢复,同时,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经过多方考察后,张应龙发现食用菌的生长可以巩固森林的生态发展和平衡,于是大力扶持农民开展食用菌种植,帮助当地村民成立合作社,引进林下多品种食用菌种植和其他产业同时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推出生态经济林模式、林下食用菌天然生产模式等,形成新的林下经济,令沙地创造价值,让老百姓享受生态建设的红利。
目前,张应龙帮助当地农民整理土地3000多亩,推动规模农业发展,真正的解决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另外,去年张应龙带着他的团队突破技术难题,首次在榆林、宁夏地区种植牛肝菌和大球盖菇,平均亩产量在200斤到300斤左右。
张应龙说:“沙地种植食用菌这一新兴产业模式,将为国内干旱半干旱地区解决生态难题、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新的方向。下一步,我们将致力于樟子松林下野生菌种的人工干预培养,将食用菌产业在这片沙土地上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