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引进国内食用菌珍稀品种赤松茸开展周年化生产,在围场蓝旗卡伦乡历经两年刻苦攻关,筛选品种、修订生产标准、破解瓶颈,最终获得成功。通过设施棚室和林下套种栽培模式,赤松茸实现周年化生产,亩净利润达6万元,不仅填补了省内人工培育珍稀菌类周年化生产的一项空白,也丰富了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为承德食用菌产业领跑全国注入新动能。
承德环境冷凉、气候独特、林木丰盛等自然条件是人工培育赤松茸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2021年,承德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河北省食用菌产业体系岗位专家董岩团队与河北省食用菌产业体系首席专家李明教授、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李守勉教授谋划确立了“赤松茸周年化栽培技术示范”课题。省市专家团队通力协作,深入丰宁、隆化、围场三县实地考察调研,多方论证,最终确定实验基地选址在北纬41.78°的围场蓝旗卡伦乡,选择生产用地1200余亩作为核心试验示范区,设施棚室与林下套种两种栽培模式相搭配,采取统一菌种、统一技术、统一分拣、统一销售的生产营销模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精细管理”,实现了夏季高温期采收鲜菇的重大突破,鲜品平均地头收购价格在16元/公斤,双季亩平均净利润可达6万元。
相关科研人员介绍,承德发展赤松茸产业有四重意义:一是生态价值明显,赤松茸可利用多种农林废弃物,可就近取材,降低成本,生产后的基料可直接充当有机肥;二是市场前景广阔,尤其是夏季的鲜品,市场缺口大,产品价值高,产业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广阔;三是实现林下赤松茸规模化产业化,可以推进承德食用菌生产结构调整和林下经济模式创新,实现优质高效;四是承德资源富集,禀赋独特,是河北省唯一可以实现赤松茸周年化的区域,是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优选项目。(来源:和合承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