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印发《昆明市食用菌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指出,到2025年,全市野生食用菌产量突破20万吨,农业产值200亿元,综合产值达500亿元以上。
目前,昆明食用菌产值跃居全省第一,2022年全市食用菌交易量11.97万吨,交易额109.31亿元;百亿级食用菌交易市场、国际野生食用菌贸易中心等已基本形成。
2025年产量力争突破20万吨
《方案》明确,将昆明打造成“国际野生食用菌贸易中心”“栽培食用菌南亚东南亚贸易中心”和“云南高原特色食用菌生产示范区”。到2025年,全市野生食用菌产量突破20万吨,农业产值200亿元,综合产值达500亿元以上,其中野生食用菌7万吨,农业产值160亿元,综合产值420亿元;栽培食用菌面积2万亩(亿棒),产量12万吨,农业产值40亿元,综合产值80亿元。
《方案》明确,将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构建食用菌全产业链科技支撑体系。研发干巴菌、松茸、松露等野生食用菌原生境保护培育促繁促产、菌根苗培育等技术10项,制(修)订食用菌相关标准或规范20项。在培育多类型创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协调发展上,昆明将建设完善创新管理模式的食用菌加工聚集区1个、产业示范园区1个;培育产品开发技术、经营模式创新能力较强的、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5户、5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合作社)10户、1000万元以上企业或专业合作社30户、物流龙头企业5家、重点旅游区专营餐饮企业30家、销售大户50户。
在发挥绿色发展示范带动作用方面,昆明将巩固、提升已建基地,新增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基地20个;新增规范化栽培基地25个;打造精深加工基地2个,申请绿色、有机产品20个。在食用菌开放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昆明将新建及改扩建大中型食用菌专业批发市场3个;健全县区食用菌集市销售网点10个;大力推进“互联网+”新型模式的应用与创新,加快流通服务便捷化。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昆明将培养本土野生食用菌保育促繁、菌种选育、保鲜加工、检验检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培训农户3万人次,培养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打造高素质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产业发展带动从业农民年人均增收1500元—3000元,其中基地专业从业农户年收入达30000元—60000元。
建“一核一带两片区”
《方案》提出野生食用菌的空间布局与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为“一核一带两片区”,即产业发展集聚核心区、环湖生态产业带、北部产业区、东部产业区。具体来说,以官渡、盘龙为主,主动融入昆明城市发展集聚核心,打造食用菌产业发展贸易核心区。环湖生态产业带主要包括西山、安宁、晋宁和呈贡,打造环湖生态休闲观光示范产业带和菌—文—旅融合示范区,以保护环境为根本,探索生态补偿机制,辐射带动玉溪、楚雄食用菌产业发展。北部产业区主要包括嵩明、寻甸、富民和禄劝,发展高原特色食用菌规模化栽培和林下食用菌栽培,加强野生食用菌资源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布局建设食用菌生产供应基地,建成全国特色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全省野生食用菌保育示范基地。东部产业区包括宜良和石林,主要打造干巴菌等野生食用菌保育及供应基地,木耳、金耳等栽培食用菌基地,建设菌种培育中心、菌材原料加工贮运基地和菌余物资集中处理中心,辐射带动曲靖、红河食用菌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为六种野生食用菌布局、四种大宗栽培食用菌布局、四种特色栽培食用菌布局。市场布局则按照国际、国内、省内三个市场进行布局。《方案》还明确“4个一”重点建设工程,分别是:一市场——食用菌交易市场,一园区——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一小镇——食用菌特色小镇,一批特色食用菌美食街区。(来源:昆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