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因地制宜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发布时间:2025-08-08

      来源:学习时报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县域富民产业,强调“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意义。
     
    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的重大意义
     
    县域富民产业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县域富民产业不仅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实现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化发展的关键路径。通过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可以实现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乡村自身的“造血”功能,从而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内生动能。
     
    县域富民产业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县域作为城乡融合的基本单元,其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均衡与城乡融合的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立足县域产业基础,注重分工协作,错位发展、串珠成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形成新的增长点”。县域富民产业是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纽带。通过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可以实现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推动城市人才、资本、技术等向乡村延伸,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格局。
     
    县域富民产业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需要以县域富民产业为载体。以富民为导向在县域布局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全链条发展乡村“土特产”、培育一二三产业融合新业态,既使留守农民获得更多就地就业机会,也可以承载各类返乡创业就业和农民工回流,从而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目标。特别是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方面,县域富民产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要处理好的关系
     
    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统筹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为主线,准确把握和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理顺县域富民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
     
    处理好富民与强县的关系。富民是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强县是做大县域产业体系、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强县是手段,富民是目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内在关系。只有在产业选择上立足富民、在资源配置上服务强县、在制度设计上平衡双方,才能最终实现以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促进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离不开政府推动引导和政策扶持,但必须找准政府有为和市场有效的平衡点。精准把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好政府规划引导、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创业就业成本,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坚持“带动老乡,不能代替老乡”的理念,有序引导资本下乡,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处理好粮食安全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坚守保障粮食安全底线不动摇。以底线思维培育县域富民产业,并不意味着放松对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的警惕,要在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基础上,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提高单产、优化布局、创新业态、强化联结、拓展来源等综合手段,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最大限度地拓展富民产业发展空间和效能,最终实现“粮袋子”更满、“钱袋子”更鼓、县域发展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业态的关系。新产业新业态是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是县域现代产业体系的引领带动力量。传统产业特别是乡村小微主体从事的产业业态,承载着民生保障与社会稳定功能,是新产业新业态顺利扎根的重要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引进培育的新产业新业态,要避免“空中楼阁”,注重与本地传统产业有效衔接,通过新技术、新渠道改造升级传统产业,让“老树发新枝”。只有实现“存量升级支撑增量培育、增量反哺存量转型”的循环,才能构建起兼具韧性与活力的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
     
    处理好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生态保护一定程度上要求“限制开发”,产业发展则要求“资源利用”。在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时,更多的要考虑以生态承载力划定产业边界,以产业增值反哺生态治理,以技术创新突破生态约束,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动态平衡,最终构建起“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县域可持续发展模式。
     
    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的着力点
     
    一是立足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优势产业。这是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的基本方向。立足县域自然条件、传统技艺、文化资源等,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产业,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特色种养业、地理标志产品以及劳动密集型的二三产业。与此同时,坚持“因县施策”,强化市场导向,瞄准消费升级绿色化、健康化、个性化需求,推动产业与市场精准对接,避免同质化竞争,优化县乡村产业联动、分工协作、集聚集群发展格局。
     
    二是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全产业链价值。这是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的关键路径。推动产加销一体化,聚焦精深加工和产业融合,培育龙头企业,补齐产业链短板弱项,建设产地保鲜、分级等初加工中心,完善冷链物流、仓储设施,畅通流通体系,推动农产品从“原字号”向“深字号”升级,持续提高产品附加值。以现代服务业集成导入现代生产要素,打破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壁垒,提升全产业链综合效益和竞争优势。
     
    三是创新利益联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的根本目标。健全产业链组织形式,建立松紧有度的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居间服务、组织衔接、服务带动等联结带动机制,通过订单收购、股份合作、保底分红、灵活就业等方式,让农民嵌入产业链。拓展就业与增收渠道,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依法依规盘活闲置低效的农村资源,通过土地入股、分红机制保障农民长期收益,增加财产性收入。吸引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就业,提供政策扶持和要素支撑,培育壮大新农人队伍。
     
    四是突破要素瓶颈,激发内生发展动力。这是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的核心动能。坚持改革和创新双轮驱动,健全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区域型、平台型、综合型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强化科技支撑,推动技术下沉,推广良种良法、智慧农业,解决技术应用“最后一公里”问题。坚持外引和内育相结合,积极培育扎根本地的专业人才队伍,持续实施“乡村工匠”计划,联合高校定向培养电商运营、品牌营销等紧缺人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聚焦富民产业项目统筹使用财政资金,通过发行专项债券、发展供应链金融等创新融资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健全存量用地盘活机制,推动点状供地、土地综合整治、低效闲置土地盘活,缓解乡村产业用地难题。简化涉农企业审批流程,降低制度性成本。推动县域协同发展,支持相邻县域共建产业链,避免重复建设。
     
    五是守住绿水青山,发展生态低碳产业。这是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必须坚守的底线。践行“两山”理念,承接绿色产业,严禁污染项目下乡,推广绿色生产方案、生态种养模式。强化质量安全,健全全过程全链条溯源体系,推动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加强关键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总结各地生态资本抵押、横向生态补偿、“碳汇”交易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经验,建立健全“两山”提质、增效、转化、互促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张海鹏)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数字技术赋能县域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并对发展...

    2025-07-23 17:23:36

    发展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这是在...

    2025-07-22 16:49:56

    探索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壮大路径

    县域富民产业连接城乡经济、惠及农村农民,是推动兴业、...

    2025-07-03 16:21:08

    扎实推进农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

    伴随着传统农村向现代新农村转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

    2025-07-25 16:08:39

    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做好“三农”工作

    增加农民收入始终是“三农”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乡村振...

    2025-07-16 16:59:45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赋能农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

    2025-07-14 16:29:48

    稳步构建进城落户农民 “三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战略...

    2025-07-09 16:21:02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关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

    2025-07-08 16:27:24

    精准发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

    2025-06-25 16:28:14

    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与消费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2025-06-24 16:29:21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畜...

    2025-06-05 16:22:25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专家解读⑥|促进农民富裕 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

    2025-05-09 15:59:47

    事关广大农民利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将于明日起施行

    “三农”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即将...

    2025-04-30 16:45:21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