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重点整改事项公示

    发布时间:2005-06-1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旌阳区重点整改措施

      1、逐步实现工业强区的奋斗目标

      一是年内完成60家乡镇集体企业的改制任务。二是抓支柱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发展。支持特变电工的上市包装,争取在两年内成功上市融资;加快天然气及化工企业精细化产品的开发;把握德阳“重装基地”这一有利资源,发挥机械行业联合会的作用,着力使全区“机械加工型企业”逐步向“机械制造业”过渡。力争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0户以上。三是抓企业技术改造,完成技改投入3.2亿元。四是力争2005年实现省以上名牌、省优及国家免检产品8项。五是抓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以区工业集中发展区和4个重点小城镇为依托,以川大德阳科技园为载体,走产、学、研发展路子,孵化成功5-6个高科技项目。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20%,新增规模企业4家。

      2、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是抓走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的路子。全区良种推广率达到95%以上,节本增效规范化栽培技术达到90%以上,推广优质稻21万亩,专用小麦8万亩,优质油菜12万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47万亩。二是继续坚持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立足优势产业加快基地建设,继续实施广黄路绿色产业带规划和母猪良种化及动物保护工程,年内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两个,使优质农产品率达43%。发展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20个。三是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切实解决农民“行路难”、“饮水难”。年内力争实现渠道节水改造41公里,水库除险加固4座,旱山村集雨节灌工程建微水池230口,水土流失治理4平方公里,技改机电提灌站4处,实现村级道路硬化135公里,农村沼气池2700口,丘陵地区水窖482口。四是继续抓好13个小康重点村重点项目的实施,对小康重点村示范户农房建设给予1000元的补助,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五是年底完成全区1/3村社的财务审计工作,并以村为单位出具审计报告。六是力争年内完成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12000人次,实现转移5000人。七是抓逐步建立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体系。

      3、全力推进社会事业进步,构建和谐旌阳

      抓教育资源整合。将旌阳区教师进修学校与电大工作站整合,组建“旌阳区教育培训中心”;将孝泉镇初中整体并入孝泉中学;将孝泉一小、二小、民族小学合并,组建“德阳市孝泉民族小学”;合并通江、新中中小学,合并德新一小、二小;天元初中、扬嘉小学本部与分部整合。抓乡镇卫生站所建设,切实解决农民“就医难”。2005年4月起,用不到两年时间,分期分批对丘陵地区46所村卫生站的软硬件设施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决定对按期完成建站任务,达到建站标准的村卫生站,每个站给予3000元补助,对完成各项公共卫生、疫病预防控制任务、医疗技能考核合格的医生,每人每年给予500-600元的防保工作经费。

      广汉市重点整改措施

      一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2005-2006年增加投入400万元以上,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和补助八大优势农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村社道路30公里、硬化沟渠10余公里。大力整治农村卫生环境,鼓励乡镇开展“三改”(改水、改厕、改厨)工作,今年,建设卫生厕所3000座。

      二是以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三星堆建设特色化和乡镇体制改革为动力,全力打造“一中心两环线”城镇发展战略格局。今年投入150万元,用于补助12个重点乡镇的农村卫生环境整治,加快重点小城镇和小康示范村建设,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妥善解决好群众“五难”问题。1、加大解决无房户的住房及直管公房危房改造力度。2005年在书院街修建第一批安置房,安置一批急需改造的直管公房承租户,改造50户危旧公房。争取在5年内完成直管公房的危房维修改造工作。2、多渠道解决好贫困家庭子女入学难、入学后生活难的问题。通过教育救助基金和党员干部“一帮一”活动,资助贫困群众子女上学。学校要减免贫困学生的入学费用,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对民政救济对象以及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提供免费教科书,减免杂费,寄宿学生给予每月20—50元的生活费补助;在高中阶段减免学费,住校学生给予每月30—60元的生活费补助;考入国家全日制本科招生计划大学的,属省内大学的一次性给予500—1000元的助学金,属省外大学的一次性给予800—1500元的助学金。3、积极解决群众“就医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各医疗机构从药品价格、大型设备检查费、手术费三个方面进行全面降价:药品价格在现行基础上下降5%;大型设备(X光机、CT机、彩超)检查费在现行的标准上下降10%;住院手术费在现行的标准上下降10%。对民政优抚、救济对象以及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患大病、重病的人员全免门诊挂号费,减免20%的住院床位费、10%的大型设备检查费、10%的手术费、5%的药品费。

      四是完善城市环卫设施。今年增设居民区和城乡结合部垃圾收集箱10个,增加街道果屑箱140个,建设非机动车停放栏80处,增建和改造城市公共厕所5座。

      五是对失地农民参保政府补贴20%,补贴年限15年。及时救助困难群众,2005年实现救助金额达到80万元。

      六是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力度。今年培训1000人以上,并疏通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200人。同时,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今年培训农民技术工人不少于1000人。

      七是对广(汉)金(堂)公路、福州路、旌金公路(八角井至连山段)实施改造。广金公路改造工程于年内动工,福州路、旌金公路改造工程于年内竣工。

      八是大力支持企业创自主知识产权,争创名牌产品,力争两年内创省级及省级以上名牌产品8个(现有6个)。

      什邡市重点整改措施

      1、落实2005年度1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

      一是实施第二期“宏达安身工程”,帮助农村特困户建房500户。二是完成村组道路硬化100公里,完成节水防渗渠系120公里。三是继续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与面达70%以上,切实改善农民群众就医条件。四是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积极帮助解决就业问题,实现再就业3000人;年内为重点救助对象家庭提供一次就业机会。五是启动第一期“城市安身工程”,帮助城区特困户解决住房100户。六是城市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每月人均低保补差标准58元以上。七是实施亭江东路、上鼓楼街居民搬迁房建设和西顺城街(利民路至通站路)道路改造工程。八是积极开展教育救助,全年救助贫困学生500人;对困难学生无偿提供教科书2000套,符合条件的城市特困子女实行学杂费减免。九是完成什邡市疾控中心和传染病医院建设并投入使用。十是完成市会演中心和什邡高中部体育馆建设并投入使用。

      2、把扩大就业、关注城市和农村特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放在党委、政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

      认真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巩固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特困群体帮扶的长效机制。实施“宏达安身工程”、“城市安身工程”、“农村卫生院改造”、“贫困学生救助行动”等多项“民心工程”,切实帮助困难群体解决“就医难”、“住房难”、“就业难”、“子女就学难”等问题。每名市领导都要至少联系一名农村贫困户和宏达安身户。力争到2007年,使城镇居民享受到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3、坚持以农村“十大工程”为载体,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继续将农村“十大工程”向纵深推进,充分发挥小康示范村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总结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经验和成果,切实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稳步增加农民收入,逐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4、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继续抓好食品、化工、建材、冶金、医药、机械等重点产业的发展,扶持蓝剑、宏达、蓥峰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什邡造”;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淘汰、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高耗能、重污染、低效益的企业。走出一条具有什邡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到201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

      5、加强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

      坚决关闭能耗高、污染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污染企业。积极做好双盛、洛水化工区环境污染的治理工作,逐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并对附近的居民实行逐步搬迁。严把新上项目的环评关口,支持现有企业实行清洁生产,积极引进循环经济项目,走可持续的发展路子。

      绵竹市重点整改措施

      一是尽快完成绵竹以市区为中心,沿孝德至汉旺快速通道和成青路,以富新、孝德、新市、汉旺4镇为四个片区的“一中心、四片区”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二是出台《关于促进绵竹市机械加工产业发展壮大的政策》,以优惠的政策不断壮大以剑南春为主导的食品工业,认真落实剑南春的发展战略规划,保证剑南春的可持续发展;依托东汽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发展以汉旺至孝德快速通道为轴线的机械加工产业带,加快机械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以磷化工为主导的化工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三是落实各种惠农政策,统筹城乡,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保持对农业的适度投入,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政策。做好沿山、山区发展总体规划,调整好局部详细规划,加快沿山、山区公路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以主要景点为支撑,以花、果为载体,以山野菜、药材特色种植为带动,以无公害养殖业大户为示范,以休闲乡村旅游为推动的沿山区和山区近10万农民的全面发展。

      四是2006年5月底完成汉青路至云湖森林公园公路建设;2007年底沿山公路全线通车。

      五是进一步完善云湖国家级森林公园等主要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切实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和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提升对外旅游形象;办好年画节,加快年画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推进年画向产业化发展;办好梨花节、赏果节,推动沿山和山区乡村特色旅游快速发展。

      六是建立健全“农村安居工程”制度,解决好农村优抚对象的住房问题。今年出资280余万元,对农村400户无房、危房户实施“安居工程”。每个镇乡2户以上五保户、特困户的危房改造维修今年11月底前完成。

      七是健全城镇低保人员无住房户租房租金补贴制度。市财政每月支出达14500余元,平均每户享受补贴50—100元不等,为全市9个镇乡的150户无房低保户解决租金补贴;抓实抓好市区内的经济适用房建设。第一期56套经济适用房已全部竣工交付使用,二期建设的156套12000平方米以上经济适用房正在修建中,将于今年底完成。

      八是矿山秩序治理整顿工作将于今年10月底完成。

      九是《绵竹市推行企业清洁生产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6月底出台,今年年底前完成治理污染企业7家、搬迁污染企业7家、关闭污染企业9家;2006年底前完成治理污染企业7家、搬迁污染企业6家、关闭污染企业2家;2007年底前完成搬迁污染企业2家,2008年底前完成关闭污染企业1家。

      罗江县重点整改措施

      1、加快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抓好四个经济林带和五个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推进川西北水果基地建设,进一步发挥具有罗江特色的农业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田埂经济、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扩大水稻制种基地规模,加强和规范农村专合组织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严格执行农业税免征和粮食直补政策,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2、抓好县城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发展的硬环境

      今年6月底前完成川陕路、罗绵路改道工程。在巩固村村通水泥路建设成果的同时,组织实施村道绿化工程,启动罗安路改造工程。抓好500KV变电站建设,做好500KV换流站项目争取工作,建成西部地区电力走廊。

      3、加紧制定和完善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以三国蜀汉文化旅游为核心的旅游业发展。同时,加强县城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增强县城的商贸中心功能和吸引力。

      4、切实关心城乡弱势群体

      继续广泛开展对困难群众、失地农民、企业军转干部的慰问、走访和联系帮扶活动,逐步建立为群众办实事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反应较为突出的就业难、就学难、就医难、行路难、用水难、住房难等“六难”问题。一是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始终依靠加快发展扩大就业总量,在发展中逐步实现充分就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抓好劳务开发,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就业总量。二是进一步完救助帮扶机制,切实解决贫困学生就学难的问题。对全县贫困学生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认真落实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联系贫困学生制度,统筹安排助学基金,确保九年制义务教育落到实处;加强贫困大学生的帮扶工作。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机制,加强农村卫生院的建设,完善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在失地农民和事业单位人员中逐步建立医疗保险制度,加大对医疗卫生行业的监督管理力度,整治药品市场。四是全面完成川陕公路、罗绵公路改建工程,大力推进联网公路和组通、户通工程建设,搞好公路管护和绿化,提高公路等级和安全通行能力,建立和完善乡村客运市场,搞好社区道路的硬化工作。五是全面实施渠系整治工程,完成红层打井目标任务,积极实施人饮解困工程,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六是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提高城市和农村低保水平以及五保供养人员供养标准,大力实施城市居民解困房、残疾人扶贫和危房改造工程。在今年财政收入新增部分中安排一定资金,专门用于解决城乡居民的生活困难和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问题。

      中江县重点整改措施

      一是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发展目标。在认真分析县情的基础上,初步提出分阶段实现丘区经济强县目标,并在总目标的基础上,分阶段制定出子目标和具体实施办法。

      二是坚持工农统筹。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突出重点,加快粮食、生猪、蚕桑、劳务开发、食用菌和中药材六大产业发展,粮食、生猪、蚕桑和食用菌产量争创全省第一,争当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大力实施农民工培训、输出、服务和维权计划,叫响“中江农民工”品牌。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加快食品、纺织、医药、建材、机械电子、印刷6大行业的发展,依托丰富的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企业。按照“一区一路”?即一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一条罗桂路?思路,制定加快工业集中发展的规划和实施意见。改善发展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统筹城乡发展。量力而行搞建设,建设重点向农村和乡镇倾斜,全力抓好黄鹿水库、人畜饮水、通乡通村公路建设等工程。理清并逐步消化乡镇债务,切实减轻乡镇负担,加大对困难乡镇的扶持力度,积极稳妥推进乡镇体制改革。

      四是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在积极发展经济的同时,把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加快改革、增加投入,增强社会事业发展的活力,促进社会事业的繁荣,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五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覆盖面,继续实施城乡“低保”保障金和农村“五保”补助金直发,按时足额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建立和完善特殊困难群体社会救助机制。积极挖掘就业潜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今年落实再就业岗位1000个。

      六是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为300名残疾人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对100名残疾儿童实行“两免一补”;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和贫困农户安身工程100户;兴建中江县城市福利院和社会救助管理站。

      七是完成小东河闸门至御河中学两岸道路及绿化、路灯工程;实施小街小巷道路改造及维修3000米,新建、改造、维修公厕24个,进一步完善路灯等市政设施。

      八是启动县城安置房建设工程,争取用2年时间,基本解决市政拆迁安置遗留问题。

      九是实施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特困户医疗救助制度,努力改善群众就医条件。

      十是改扩建10所乡村中小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为2万名贫困学生免除部分学杂费。

      十一是继续实施红层打井和人畜饮水工程,解决2万人饮水困难。启动实施继光水库病害整治工程。

      十二是改造通乡公路33公里,通村公路230公里。

      十三是抓好小康村建设和新村扶贫工作,确保第三批新启动扶贫新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