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5-12-1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近来,南京市场食用菌价格普遍上扬,新近上市的金针菇、平菇等品种起步价就高于去年同期,令许多市民踌躇不前。为此,记者进行了专门采访。
部分品种价格上涨10%—30%
从南京几家菜市场采集的价格显示,部分品种价格上涨10%%—30%%,以500克计,草菇7—7.5元,鸡腿菇6元左右、姬菇5—5.5元,平菇2元左右,香菇4—5元,蘑菇3.5—4元,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上涨幅度较大的草菇比3个月前整整涨了2元多。但菜贩们却说:“不贵,青菜还要一块钱一斤哩!”
据了解,自古以来就被列为菜中佳品的食用菌越来越受到市民欢迎,供需矛盾成为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记者看到南湖菜市场的两个食用菌柜台生意都不错,兰园、科巷等菜场各种菇类也卖得欢。一位市民说:“价格确实贵了点,好在买的不多,一般也就半斤左右。再贵,就少吃两次吧。”持这种态度的市民不在少数,于是就形成了价格虽贵,但销量却在增加的市场现状。
栽培成本高风险大
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宋金娣副研究员说,食用菌栽培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项目,而且对技术要求较高。比如草菇需要棉籽壳等培养料,每平方米用料要二三十公斤,生长气温要在30℃以上,产出转化率只有20%%左右。现在上市的草菇都是通过加温方式生产的,成本就要高出许多,菇农批发价大约在5块多点,菇农获利并不大。香菇、蘑菇等食用菌品种也有类似的情况。宋副研究员介绍说,食用菌品种很多,生长时间也不相同,按气温分,可分为高温品种和中低温品种两大类,目前上市的金针菇、茶树菇、姬菇、平菇都属于中低温品种,目前正是上市季节,价格较低,市民大可不必抢着买“反季节”的草菇、鸡腿菇等品种。
新品种将拉低菇类价格
据了解,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正在积极开发食用菌新品种,每年都要推出两三个新品种,今年已培育的棕色蘑菇,外观不变色,抗氧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均超过白蘑菇;人工驯化的花脸香蘑,外观紫褐色,口感很好,这是将野生蘑菇驯化的新品种,形成生产规模;还有小巧玲珑的袖珍菇等品种,这些新品种逐步上市,将会促使菇类“老品种”价格走低。
责任编辑:suoakaini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