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7-05-0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新技术让私访院村村民得实惠
稻草在盛产大米的龙亭区北郊乡私访院村随处可见。以前凡是有人开着奔马车来收购稻草,村民总是让他们30元随便装。可如今,这些稻草在村民眼里成了宝贝。随着一种用稻草和牛粪为原料的双孢菇(又名白蘑菇)种植技术的推广,不少村民尝到了甜头。由村委会出资引进的这项变废为宝的技术,也让私访院村村民得到实惠。
46岁的村民何广生利用村委会无偿提供的菇棚种植双孢菇已有两个年头。他和爱人每天4点多起床,到菇棚摘蘑菇。300平方米的菇棚,雪白鲜嫩鸭蛋般大小的双孢菇,每天多则采50公斤,少则30公斤,然后送到早市上以每公斤8元钱的价格兑给菜贩。“我们的蘑菇很抢手,几乎是头天晚上就被菜贩打电话预定了。我们送去时,他们总是嫌太少!”昨日上午,何广生在他的菇棚里告诉记者,他正在自家院里建一个600平方米的菇棚,以扩大种植规模。种植户吴振方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前,有郑州的蔬菜商听说这里种植有双孢菇,就每天开着车过来高价收购。
私访院村村委主任刘成礼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是经过多次组织村民到夏邑县考察后才确定下来的,他们经常请省农科院专家来给菇农做技术指导。最初是由村里建好菇棚,提供菌种,无偿让16户自愿试种的村民试种,两年来,这16户试种户都取得了成功,有不少人设法自己扩大种植面积。村委会已把试验菇棚附近的30多亩地租了下来,准备扩建成菇棚,无偿提供给村民种菇。村里还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打造品牌,申请成立食用菌合作社,积极为菇农提供技术、信息、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责任编辑:紫晴
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